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部崛起的出路(2)

2017-07-04 01:03
导读:新世纪 世界经济 呈现出产业集中化、经营全球化、技术高新化趋势,全球制造业中心正在寻求新的着陆点,中国凭借快速发展的经济势力很有可能或正在

  新世纪世界经济呈现出产业集中化、经营全球化、技术高新化趋势,全球制造业中心正在寻求新的着陆点,中国凭借快速发展的经济势力很有可能或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第四次转移的着陆点。我国东部地区经过二十多年的优先发展,工业投资体系已经趋于饱和,急需将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西部地区尚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相比之下,中部地区具有良好的承接工业化扩散的能力,可以而且应当成为接受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和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成为未来我国工业化和区域发展的重点地区。
  从全国整体发展的角度考察,中部就是中国的“腰”,只有腰板挺直了,才能立得正、走得稳,中国经济才能协调健康发展。只有中部崛起,成为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布局均衡、协调发展的坚实支撑,“逐步形成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全国现代化战略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三、 中部制造业的比较优势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中部崛起的出路主要在工业。本文根据《中国经济普查年鉴》用大量数据计算了全国各省的比较优势,从而确定了中部六省的比较优势产业,以期为中部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现实的依据。
  使用β指数来表示地方专业化指数(区位熵),具体形式为:βij= 。
  其中qij表示地区j的行业i的产值,qj= qij是地区j的全部工业产值,qi= qij是产业i的全国总产值,q= qij是全国工业总产值。。因此β指数的分子是地区j的产业i占该地区工业的分额,分母是产业i占全国工业的分额,它能够测度该地区的生产结构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异,借此可以评价一个地区的专业化水平。一个地区某产业的β指数大于1,且该地区该产业的市场占有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3%,则该产业为这个地区的比较优势产业。根据β指数公式,分别对2001年和2004年中部六省2位数分类的制造业行业的地方专业化指数进行了计算,并遴选出中部六省的地方化优势产业,结果如下(括号内为该省的比较优势产业在全国的名次):安徽——烟草制造(4),橡胶制造(4);江西——有金冶炼(4);山西——黑金冶炼(2),石油加工(5);湖南:烟草制造(3),有金冶炼(7);湖北——交通运输(4),烟草制造(5),饮料制造(6),黑金冶炼(7);河南——专用设备(1),非金属矿物(2),造纸(4);食品加工(4);食品制造(4);其它制造(6),化学纤维(7),有金冶炼(9),橡胶制造(10),烟草制造(11),饮料制造(12),木材加工(13),医药制造(17)。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中部六省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资源密集型和传统型产业。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有色金属、磷化生产基地,煤、金、银、铜、钨、铝土等重要或稀有的矿产储量居全国第一,并有一定的加工能力,中部应该利用这一比较优势,做大做强煤炭、有色金属、机械等具有一定优势和规模的产业。
  确定了各省的比较优势,中部地区制造业的发展就有了重点。根据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李嘉图从分析各地区在行业间比较成本和比较利益不同出发,认为各地区应该优先发展那些成本相对低廉、具有相对优势的行业。中部地区应合理利用区域社会分工,大力发展自身的优势产业。当然,各地的优势产业应该是动态的,是就今后一定时期发展趋势而言的。
  
  四、 中部经济发展的一些建议
 1. 在发展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用高新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中部地区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传统产业的比重很大,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质的飞跃,一下子完成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工业化。因此,中部地区首先要着眼于自身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在此基础上,用高新技术对机械、轻纺、食品、建材、冶金、化工、能源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并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可以有选择、分阶段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领域,优先发展一批产业化前景明朗、具有市场潜力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上一篇:面向知识经济的管理创新探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