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日本产业结构调整:从奇迹到衰退的警示

2017-07-24 01:08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日本产业结构调整:从奇迹到衰退的警示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 要 产业结构调整滞
摘 要 产业结构调整滞后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持续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经济环境变化、政府管制、创新体系和主导产业选择四个方面的,得出日本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的关键在于“追赶战略”任务完成之后各项发展机制未能及时调整,导致不合理产业结构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并提出对于正处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的启示。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日本国 创新体系
  
大量的表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关系,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资源的再配置对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提高起着关键性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大批后起国家经济快速成长很大程度就是依赖于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的全面转换,日本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灭,陷入了长期的低迷和萧条状态,这从表面上看主要是由于土地价值的虚高导致泡沫最终破灭的结果,抑或是国际经济环境恶化的,但从深层次的分析看,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滞后是“失去的十年”更为重要的原因。笔者从日本战后几次大的产业结构调整在实现日本经济飞跃的同时产生的潜在风险入手,分析日本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遇到的,以汲取教训,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供有益的启示。
1 战后日本产业结构的变迁
战后,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日本先后进行了四次大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一次是战后经济恢复期,日本政府致力于重建产业以奠定经济自立发展的基础,依靠“倾斜生产方式”,推行“产业合理化”政策,以煤炭、钢铁、电力、造船为重点产业,将有限的资金和原材料投入到重点产业,再以重点投入部门为杠杆推动整个的回升,到1959年,日本经济全面恢复到战前1936年的水平。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第二次产业结构调整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主要特征是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全面、大量地引进重化工业技术,加大对技术成果的消化、吸收。1956~1973年的18年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7%,其中,1959~1970年的12年间,有10年的增长率高达两位数以上,这样的增长速度在全球经济发展史上实属罕见。
进入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冲击”和石油危机的爆发使得日本出口导向型经济受到很大的冲击,出现“滞胀”局面。究其原因,60年代的高速发展是以廉价而稳定的石油供应和保障产品顺利出口的国际机制为前提的。以此为转折点,日本开始进行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此次调整的主要方向是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主导产业是汽车和电器机械。
  最近一次的结构调整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经济重点逐渐由制造业向非制造业转移,促进以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创造性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政策,“以领先、技术救国”的方针,调整产业结构。1997年5月,日本政府在《实现经济结构变革及创造的行动计划》中确立了15个新兴、成长性产业,即医疗福利、文化生活、信息通信、新制造技术、流通领域、环境、新能源及节省能源、人才、国际化、住宅等,并测算出与上述15个产业相关的领域从1995~2010年可以提供700万个就业机会。15个产业中除新制造技术与迄今为止仍然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制造产业有关以外,其他产业都呈现出信息化、服务化的特征。
比较而言,前三次产业结构转变都是在原有主导产业渐趋成熟过程中,由新的主导产业发展起来的,主导产业的更迭特征明显。但是新一轮至今仍在继续中的产业结构调整,则显得特征模糊,与前三次相比出现了周期长、成效微等特点,既定目标迟迟不能实现。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2 日本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分析
战后日本经济实现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得力功不可没,首先是日本政府用动态比较利益的制定产业政策,在不同时期迅速地转换产业结构,确定与本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主导产业;其次是对引进技术充分的消化、吸收、创新,实现本国经济技术的飞跃,据统计,从1950~1975年的20年中,日本共引进了26 000项左右的先进技术,所付代价仅为国外研究和开发这些技术成本费用的1/30。再次,以强势带弱势争夺高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是日本产业结构升级反映出的一个新特点,正因为如此,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后经济一蹶不振、在新经济的发展中起步迟缓,但根据洛桑国际管院(IMD)公布的国际竞争力八大要素排序,日本仍然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技术大国。
上一篇:关于盈余管理“度”的研究及思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