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土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2017-08-04 01:04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太原市土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论文关键词:太原市 经济增长 土地非农化 论文摘要:利用历年的土地及经
论文关键词:太原市 经济增长 土地非农化 论文摘要:利用历年的土地及经济统计资料,对非农化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非农化与GDP增长的弹性系数、非农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及其变化进行的定量分析。 1太原市土地非农化的规律 (1)1997年-1998年:非农建设用地加速侵占农用地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太原市开始出现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工业小区建设热,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更是达到高潮,开发区既有国家级、省级的,也有市、县、乡镇级的,几乎每个县(市)均建立了开发区。各种区的开发区过多过滥,不顾主客观条件的盲目建设占用了大量良田。1997年-1998年太原市非农建设用地增加13 860 hm2,年均增长速度为15%,其中有77%来源于农用地。太原市1997年-1998年GDP总量583.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为191.675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6.8%,占GDP总量的31%,与非农建设用地量增长率差距较大,说明1997年-1998年兴起的“房地产热”、“开发区热”,虽然圈占另外大量土地,但很大部分没有实际投入建设。从而使该时期全市大量土地浪费,第一产业GDP也从1997年15.56亿元下降到1998年的15.27亿元。 (2)1999年至今:非农建设用地控制强化阶段。面对20世纪90年代后兴起的“开发区热”导致农用地递减的严峻形势,为了严厉打击土地闲置、撂荒、以及乱圈地行为,国家于1994年7月4日国务院第22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对耕地资源的保护作出了详尽规定,1997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1999年1月1日起颁布了实施新《土地管理法》,突出对农用地的保护。据统计2002年和2004年太原市共增加农用地1.65万hm2以解决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问题。建设用地以年均12.4%的增加速度稳步增加,2002年固定资产是2002年的1.5倍,闲置土地得到一定程度的集约利用。 2太原市土地非农化与经济发展相关分析 2.1非农化水平与经济总量关系分析 2.1.1全市建设用地总量与经济总量关系分析见表1。 太原市市区建设用地从1997年的4.846 38万hm2增加到2004年的5.210 04万hm2,7年间增加了3 636.6hm2,年均每年增加521.4 hm2,年均增长率为1.04%。这种用地扩张速度远远低于国内外的其他城市扩张速度(深圳市1979年至2000年增长速度为27.6%)。同时,太原市GDP也从1997年的304.48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433.64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4.7%,太原市建设用地每增加0.066万hm2就拉动32.70亿元的GDP增长,太原市经济的高度增长与土地利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