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思考(2)
2017-08-05 05:32
导读:(三)国家对外汇储备抵御风险作用更为重视 1990年代东亚国家大量的资本流动以及后来发生的金融危机让经济决策者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资本项目开放所带
(三)国家对外汇储备抵御风险作用更为重视
1990年代东亚国家大量的资本流动以及后来发生的金融危机让经济决策者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资本项目开放所带来得巨大风险。通常认为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国家能更好地避免传染性的资本大量外流,外汇储备本质上是一种存货或保险,用来应付国际收支的不确定性。在我国,不良资产问题不容忽视,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的现有不良资产比率平均数字是23%。从1998年开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帮助国有银行解决不良资产,先剥离不良资产,再注资改善资本充足率。Dean和Rajan(2004)提出了一个中国的“三角悲哀”,认为中国政府的赤字和债务、资本充足率低下的银行和亏损的国有企业构成一个相互依赖的三角形的三个角,其中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回毁掉整个三角形。如果银行出现问题,不仅会耗尽外汇储备,而且会使国有企业失去资金来源。另外,外汇储备中短期资本所占比重较高,虽然我国对资本管制较严,但这些投机资本随时有退出的可能和渠道,大量的资本流动对一国经济金融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了更好地维持经济稳定运行,持有一定量的外汇储备是必须的。
(四)现行的外汇体制是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制度基础
第一,结售汇制:我国外汇储备高增长的制度基础之一。自1994年1月起,我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银行结售汇制取代了外汇留成与上缴制度。目前,中资企业的出口外汇收入只可保留上年收汇额的20%,超出这一限额的部分必须卖给外汇指定银行,而经常项目下的用汇则必须持规定的有效凭证由外汇指定银行直接售汇。国内企业存储和吞吐外汇的能力受到很大限制。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因国内企业“蓄水池”功能的基本缺位,大量的外汇流入中央银行,导致外汇储备大幅增加。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第二,结售汇周转头寸限额管理:在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为了避免实力强大的外汇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垄断和对人民币汇率的操纵,我国对外汇银行实施结售汇周转头寸限额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对每家外汇银行都核定了外汇周转头寸的上下限:当一家银行持有头寸低于下限时,必须从外汇市场买入;当持有外汇头寸超出上限时,则必须在外汇市场卖出,外汇指定银行不得根据外汇市场情况自主决定头寸。因此,在近年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情况下,银行间市场出现了所有外汇指定银行持有的结售汇周转头寸都超出上限的现象,致使中央银行成为唯一买家,动用基础货币在外汇市场上吸纳外汇,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外汇储备的高增长。
第三,人民币钉住汇率制度: 早在1986年,IMF就把人民币汇率列入“其它管理浮动”类。1994年,我国实现汇率并轨,宣布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亚洲金融危机后,人民币汇率一直稳定在1美元兑8.20~8.30元人民币,1999年IMF正式将人民币汇率列入钉住汇率类,也就是钉住美元。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汇率制度进行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扩大了汇率的浮动弹性。在国际收支连年巨额顺差这一源头的作用下,我国外汇市场外汇长期供大于求,中国人民银行为了维持住人民币的汇率稳定,必须在外汇市场购入外汇,其结果必然是外汇储备的增加。 三、过多外汇储备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高外汇储备迫使本币升值,甚至经济衰退
高外汇储备显示出在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大于需求,迫使本币升值,由开放条件下的IS曲线模型Y=C(Y-T) I(r*) G NX(e)可知本币升值使间接标价法下的名义汇率e上升,从而导致NX下降,均衡时的总收入下降,不利于
就业和经济增长,其中r*是世界市场利率、e是名义汇率;导致用本币表示的资产价值高估,易形成资产泡沫化,进而出现泡沫破灭后的连续性债务危机。而且本币升值预期引致资本流入,推动外汇储备增加和资产价格上涨,强化或实现本币升值,推动更多游资进入,进一步推动储备增加、资产价格上涨和本币升值,当实体经济不能支撑流入资本的获利要求或预期逆转时,这些流入资本会撤出,导致外汇储备迅速减少,资产缩水,本币贬值,引发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崩溃或衰。日元1980年代升值的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另外,货币升值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空间,因为在升值的压力下扩大浮动范围必将使人民币大副升值立即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