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思考(3)
2017-08-05 05:32
导读:(二)我国货币政策的失效 蒙代尔—弗莱明的开放经济下的小国模型是与我国较为相似的情形,在资本完全流动和利率世界市场化的条件下,建立如下模
(二)我国货币政策的失效
蒙代尔—弗莱明的开放经济下的小国模型是与我国较为相似的情形,在资本完全流动和利率世界市场化的条件下,建立如下模型:
Y=C(Y-T) I(r*) G NX(e)
M/P=L(r*,Y)
由该模型推出的蒙代尔-弗莱明 “不可能三角”是指一个国家在资本自由流动、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与固定的汇率制度之间,不可兼得。我国一直以来采用的实际上是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并在适度
放松。在资本相对流动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独立的货币政策:一种情况是大量外币热钱的流入,导致货币需求增加,产生汇率上升的压力,为了维持固定汇率,货币供给被动增加;另一种情况是在上述情况发生后,为了消除物价上升的压力而采取的对冲货币政策也是不可以的,因为那样会造成货币供给总量变动带动汇率变动。在这两种情况下货币政策不能主动操作,只能被动操作,丧失独立性。
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我国中央银行在增加外汇储备持有时相应地投放基础货币。央行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逐年增加,1997年以后一直保持在40%以上,2005年更是超过了基础货币的供应量。在基础货币的乘数作用下,货币供应量会成倍增长。在外汇占款的推动下,我国货币供应量不仅使宏观经济摆脱了自1998年以来困扰中国的通货紧缩,而且自2003年以后还出现了经济局部过热,是通货膨胀又有重新抬头之势。可以预见,若外汇占款导致基础货币投放继续放大,将加大中央银行的货币对冲压力,现有的对冲工具之一是回收再贷款、这将导致国内信用收缩,增加人民币利率上升的压力,反过来又迫使央行买入外汇;冲销的手段还有扩大票据和国债发行,然而央行发行票据要支付利息,因此外汇储备的快速增加也意味着中央银行票据发行成本的不断上升。目前,中央银行手中的票据已为数不多,新发行的票据利率还在不断上升,冲销成本的不断上升意味着冲销政策的不可持续性,导致货币政策难以正常运作。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高外汇储备带来较高的汇率风险
由于汇率变动的频繁性,高外汇储备的汇率风险加大。我国人民币汇率实行盯住美元的政策,外汇储备以美元储备为主,美元汇率的变化往往带来外汇储备价值的变化。当美元贬值时,高外汇储备的损失就更大。近两年来,持续多年的美元坚挺局面发生明显变化,美元逐步走低,美国财政部长多次暗示美国汇率政策已经发生变化,假如按我国有5,000亿的美元储备来算,美元每贬值1%,我们就损失50亿美元,代价巨大。如果美元产生大副贬值,受损失的是债权人,因此,持有较高的美元储备蕴涵着较高的美元贬值风险,这在历史上已有先例,必须慎重对待。
四、缓解外汇储备不良影响的建议
(一)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外汇管理体制
第一,逐步实行企业意愿结售汇制,应逐步扩大中资企业可以保留的外汇资金比例,改变现有的外汇集中于中央银行的局面,并适度放松对银行的外汇周转额度限制,扩大外汇指定银行的外汇头寸。企业成为外汇储备的储藏渠道,这样就能减轻中央银行持有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使中央银行从被动的货币兑换中解脱出来,不在独自承担汇率波动的风险和持汇成本。
第二,扩充外汇市场的交易机制和交易品种。在现有的银行结售汇制度下,中央银行实际上是我国外汇的最终需求者和供给者,做市商制度的引进将改变中央银行成为外汇市场上唯一的买家和卖家地位,减弱央行对中国汇市的参与程度,只有在必要时才介入,从而建立起真正的市场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第三,严格控制投机资本流入。投机资本的大量涌入对我国的经济金融稳定和健康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影响,隐含着巨大的金融风险。这就要求我国在资本流动管理上严格审查,查处未经批准擅自办理的股权转让款结汇、国内外贷款结汇、外汇资本金结汇等违规行为;对各种形式的投机性资本流入进行跟踪调查,完善统计系统,予以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