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2)

2017-08-07 06:19
导读:以上几个方面都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在近两年的时间内能达到上述情况实属不易。中央认为新一轮宏观调控已取得了“突出成就”。 2.体制改革需要攻

  以上几个方面都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在近两年的时间内能达到上述情况实属不易。中央认为新一轮宏观调控已取得了“突出成就”。
  2.体制改革需要攻坚。中央提出2005年是宏观调控的关键一年,因为在这一年里,既要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已经取得的成果;又要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即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还远没有消除。这种体制障碍突出表现在:(1)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到位;(2)宏观调控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主体多元化新形势的要求;(3)资本、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发育还不完善;(4)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5)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还不健全。所以,中央把2005年确定为改革攻坚年,要求2005年的改革在以上一些关键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三、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党的十六大提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使“社会更加和谐”。但对社会和谐没有作具体阐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五大执政能力之一提出。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2月19日的重要讲话中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次系统地、科学地阐明了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国内、国际、党的历史任务三方面论证了这个问题);二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讲话第一次从理论上作出科学界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三是怎么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讲话提出必须坚持6项重要原则)。
  当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稳定的,现在的任务是要进一步提高我国社会的和谐程度与和谐水平。这里有以下几个热点问题: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1.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胡锦涛同志说:“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可见,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收入分配合理是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前,在社会公平上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任务之一是努力实现财富增长的最大化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化的统一。前者是要把蛋糕做大,后者是要把蛋糕分好。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否则势必要影响社会和谐的程度与水平。(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水平作比较,1978年二者的差距为2.47:1;1984年缩小到1.7:1。这是因为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此后,二者的差距逐步扩大,2002年为2.89:1;2003年为3.21:1;2004年为3.2:1。如果把城镇居民在公费医疗、养老保险、住房、教育等方面的补贴与福利统计进去,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约为4.7:1。(2)贫富收入差距的扩大。改革开放26年来,我国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但是2004年城镇仍有1200万的贫困人口,人均年收人为1059元。农村按人均年纯收入637元计算,有2900万的贫困人口。同一期间,据新华社报导,在我国产生了一个有1.6亿人口的富有群体,月收入在2万元至5万元之间。有学者估计,中国私人财产超过千万元的人数有30万。另据报导,个别首富者的私人财产达到15亿至16亿美元。(3)地区收人差距的扩大。国家统计局公布2003年上半年全国35个大中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水平,前10名全部在东、中部地区,其中深圳连续十年为全国之首,2003年上半年人均达12373元。西部地区一个排在末位的城市同期只有3620元。深圳为末位城市的3.4倍。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邓小平同志的“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思想,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邓小平同志还有一个与此密切联系的重要战略思想,即从20世纪末开始要更多地关注社会公平,解决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他在1992年南方讲话中指出:“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又说:“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1993年邓小平同志又说:“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这个问题要解决。”
上一篇:“5R”理论框架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