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与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7-08-07 06:06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产业结构与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研究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随着我国资本市
摘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对于实体经济结构的代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通过对美国证券市场与我国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产业结构的对比,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
一、产业结构变迁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数量比例关系。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各产业之间不仅在经济活动中相互联系,而且各种资源在产业间的分配以及由此综合形成的产品产量或产值也存在着数量比例上的关系。钱纳里认为经济增长是生产结构转变的一个方面,生产结构的变化适应需求的变化,能够更有效地对技术加以利用。在预见力不足和要素流动有限制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部门转移能够加速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历史统计和实证研究揭示,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转变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互为前提,相互支持。
现代经济的发展告别了粗犷式的外延增长模式,其发展不仅取决于各种资本、技术、劳动力等量的投入,更重要的还取决于各种经济资源是否得到了合理的优化配置。特定的高附加值溢出效应的产业的迅速成长与发展,可以提高整体资源配置的效率,对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产生推动作用,进而拉动经济持续地良性增长。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通常是一种双向关系,一方面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表明,在现代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依存度越来越高。
传统的产业结构划分是以三次产业分类法为基础的。通常把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三类:第一产业为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
林业、畜牧业、副业和
渔业。有的经济发达国家,还包括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的前部门和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后部门。第二产业指广义的工业,包括采掘、制造、建筑、通信、水电煤气、地质勘查与水利管理等行业,第三产业指广义的服务业,包括商业、金融、
交通运输、饮食等公共服务以及科学、卫生、教育、政府等公共行政事业。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Petty、Chenery、Kuznets等对产业结构的一般性研究认为:”一、二、三”向“三、二、一”的转变是三次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表现为三次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所处地位的变化,分别反映在劳动力和产值等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而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小,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比重趋于上升,最终都形成“三、二、一”的产业分布。
二、我国的产业结构
1992年我国证券市场开始全面发展,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的变迁也经历了同样高速的发展过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3-2006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98%,总体趋势是第二产业带动GDP的增长贡献较大,增速高于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增速大致保持平衡;第一产业增速最低。2001-2006年是我国经济增长加速的时期,到2006年全年GDP达到210870.9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2473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达103162.0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82971.96亿元。
从三大产业部门的结构构成来看,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总体趋势是合理的:第一产业比重下降明显,第二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比重保持平稳。1992-2006年,第一产业比重由21.79%下降到了11.73%;第二产业比重由43.45%上升到了48.92%;第三产业比重由34.76%上升到了39.35%。而世界平均产业结构水平是第一产业占5%,第二产业占31%,第三产业占64%,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相比,我国的产业结构是的构成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其中第一、第二产业比重过大,而第三产业比重则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很大(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