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3)
2017-08-07 06:19
导读:我们为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原则。初次分配如果不注重效率,搞平均主义,干多
我们为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原则。初次分配如果不注重效率,搞平均主义,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基尼系数等于0,完全平均,经济就不能发展。再分配如果不注重公平,贫富差距就会拉大,使基尼系数超过0.4这个警戒线,发展下去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社会动荡。
2.社会的安定有序问题。胡锦涛同志说:“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大局是安定的,但是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也很突出,不可掉以轻心。这些因素主要有:(1)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突出。一段时间以来,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高发态势,数量不断上升,规模不断扩大,涉及面越来越广,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行为方式越来越激烈,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第一位问题。近年来的群体性事件主要特点,一是事发突然,演变迅速;二是组织严密,行为激烈;三是直接原因一般都与群众切身利益有关,最近主要是农村征地、城市拆迁、企业改制重组、移民安置补偿、债权债务等问题;四是多种矛盾交织,处理难度大。(2)敌我矛盾引发的渗透破坏活动。当前主要有西方敌对势力、资产阶级自由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法轮功”邪教势力的破坏活动。(3)刑事犯罪突出。刑事犯罪总量在高位徘徊。通过严打整治,虽然遏制了刑事案件大幅度上升,但始终呈上升态势。
总之,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我国社会安定的大好形势,又要高度重视维护社会安定面临的形势的严峻性与复杂性。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3.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做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思想保证、舆论支持、文化条件。这里至关重要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我们始终要坚持和强化这一指导思想的一元化。随着改革的深入,开放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必然使社会思想出现多样化。这就会给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一元化带来严峻的挑战与冲击。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就会导致人心大乱,天下大乱,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如果执政党对社会思想的多样化不能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也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甚至严重混乱。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与这些国家的共产党忽视、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与西方国家长期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今天,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各种敌对势力把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指向我国,搞西化、分化,目的就是要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总体形势是好的,但并不平静。一个时期以来,境外敌对势力和西方一些媒体利用某些社会敏感问题,造谣污蔑,恶意炒作,攻击我国的政治制度,宣扬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人权、新闻自由,散布资产阶级自由化言论,企图从根本上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对于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噪音、杂音,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绝不给错误的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敌对势力利用广播、卫星电视等传统媒体形成对我全方位、立体式的包围网。此外,他们还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与我争夺思想文化新阵地。这就从反面教育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在意识形态领域毫不动摇地坚持与巩固马克思主义这个一元化的指导思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地深化、提高。改革开放初期,提出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要“两手抓”。后来,从“两手抓”发展为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三位一体”。现在,从“三位一体”进一步发展为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2月19日的重要讲话中对这“四位一体”的相互关系作了精辟的分析。他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这就启示我们在(资本论)的研究中,不能孤立地而是应该在“四位一体”相互关系中来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问题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