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017-08-07 06:56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我
摘要:我国正处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关键阶段,由于受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必须要以节约资源利用总量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手段,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建立健全相关政策等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城市化模式和消费模式,暑力完善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环境破坏程度的外部成本价格机制,推动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财政、税收政策和能源法规的制定和出台。   关键词: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产业结构,技术创新,政策制度  0、引言  资源匮乏和人口众多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特殊含义。发达国家一般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单一目标,但我国要以资源利用总量节约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个方面为目标。面对资源约束不断加剧的趋势及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我国必须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  1、我国资源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  1.1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激化资源供需矛盾  “十五”期间,钢材、水泥、平板玻璃等高耗能产品生产能力累计增长速度分别为187%、79%和119%,工业能耗5年增加了6.3亿tce。这种情况与“九五”期间完全不同,因此,可以认为我国进入以重化工业加速发展为特征的工业化中期阶段,即工业能耗增速高于GDP增速。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达国家也都曾经历过重化工业化阶段。比如日本在1955—1975年实施了重化工业化战略,重工业的比重最高达到了68%—69%。  研究发现,虽然各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的产业结构和发展路径并不同,但消费结构趋同却是共同的规律,即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居民消费结构,特别是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必然会由吃、穿、用向住、行方面升级,也就是说,消费结构的变化带动了产业结构升级,消费结构决定了产业结构。比如我国在“十五”期间,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增加了28.8%,每百户城市家庭汽车拥有量增加了5.7倍。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变动时期,每年以1.4%的速度增加。据统计,城镇居民人均商品能源消费是农村居民人均能源消费的3.5倍,加上城镇化过程中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要消耗大量资源,加剧了我国资源供需的矛盾。  1.2 粗放型经济加剧了资源“瓶颈”约束  我国8个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0%左右。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每年约有废钢铁500万t、废有色金属20多万t、废纸1400万t没有回收利用,按国外已达到的回收利用率计算,我国每年可回收利用但没有利用的可再生资源价值达300亿元以上。农业灌溉用水占到我国水资源利用的60%,可有效利用系数只有0.45,远低于许多国家已经达到的0.7—0.8。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的情况计算,正常年份全国缺水量近400亿m3。预计我国在2020年将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率的极限。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我国石油人均产量只有世界的22.5%,人均剩余可采量只有世界的8.4%。  1.3 严峻的环境形势限制资源的开发利用空间  当前,我国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生态环境已进人大范围生态退化和复合性环境污染的新阶段。能源、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物排放强度高,全国范围内主要污染物排放已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我国扩大资源开发规模越来越受到环境容量的限制。以国际范围内倍受关注的温室气体为例,2004年我国化石能源燃烧排放的CO2总量已经超过47亿t,在美国之后列世界第二位人均排放量达到3.65t,已接近全球人均排放量;预计在2010年之前,我国C02排放总量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C02排放大国。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引起各国关注度的增加,C02减排问题将是我国未来面临的最大的国际问题。  1.4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带来资源环境新挑战  从全球范围看,发达国家资源性、高耗能行业大量向中国转移,中国大量出口高耗能产品,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剧了我国的资源环境约束。如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钢材出口国,2006年全年钢材出口总量达4300万t,仅此一项就相当于出口了3000万tce的能源。随着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的提高,国际市场能源资源价格明显上涨,我国发展的代价也逐渐增加。  2、对我国面临形势的基本判断  2.1 能源资源消费仍处在“爬升”阶段  图1是世界主要国家能源密度与发展阶段关系的示意图,图2是英、美、日及发展中国家自1850年到2000年的单位GDP能耗曲线。图1中曲线的峰值期也是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甚至是重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英、美等国的工业化发展时期并没有出现全球能源短缺问题,其发展是一种自然发展状态下的结果,不需要考虑资源约束问题。而日本的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正好赶上第一次石油危机,日本政府在1973年做出调整产业结构的决定,将外部约束条件内化到经济发展体系,提出了资源约束下经济增长的概念,通过科技创新降低单位GDP能耗,完成工业化进程。
上一篇:公平的公共品政府支出与最优经济增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