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一个实证分析(2)
2017-08-08 04:50
导读:=β 0 β 1 lnOFDI t β 2 lnSOFDI t-1 β 3 lnIFEI t β 4 lnSIFEI t-1 β 5 lnGDP t β 6 lnWGDP t β 7 lnWIM t μ t (1) 其中,EX t 是当年出口额,OFDI t 是当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
=β
0 β
1lnOFDI
t β
2lnSOFDI
t-1 β
3lnIFEI
t β
4lnSIFEI
t-1 β
5lnGDP
t β
6lnWGDP
t β
7lnWIM
t μ
t (1) 其中,EX
t是当年出口额,OFDI
t是当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SOFDI
t-1是上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IFDIt是当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流入额,SIFDI
t-1是上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流入存量,GDP
t为当年国内生产总值,WGDP
t为当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WIM
t为当年世界进口额。β
0、β
1、β
2、β
3、β
4、β
5、β
6、β
7是待估计的参数。β
0是截距项;β
1测度当年出口额对于当年对外直接投资额的弹性大小,β
2测度当年出口额对于当年上年对外直接投资累计额的弹性大小(考虑到时滞效应),β
1和β
2是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出口是否具有推动效应的关键变量,如果两者之间存在互补关系,β
1或β
2的估计结果应该为正;β
3和β
4测度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流量和上年存量对于出口的影响;β
5测度的是中国的GDP对于出口的影响;β
6和β
7是在考虑到中国的出口受到
世界经济增长和进口需求的基础上,测度世界GDP额和世界进口额对于出口的影响;μ
t是扰动误差项,测度的是其他没有考虑进去的变量扰动。 2.数据说明 我国外资流出入的数据可以从商务部、国际收支平衡表和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国际投资报告三个渠道获得。在数据采集时发现,1985—2004年度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和金融项目下对外直接投资差额栏中的数据与UNCTAD国际投资报告中的数据完全一致,因此外资流出入的数据直接采自各年度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国GDP和世界GDP的数据来自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进口额的数据来自于《国际统计年鉴》,其他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或根据年鉴计算得到。模型回归引用的样本数据的时间跨度是1990--2005年。模型的回归及相关检验全部运用SPSS12.0完成。 3.模型的估计 对(1)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参数估计时,变量的选取采用了向后剔除法,以排除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变量。通过检验计算,回归中移去了变量lnGDP
t(β
5)和lnWGDP
t(β
6),最终得到如下结果: lnEX
t=15.878 0.131lnOFDI
t 0.131lnOFDI
t 1.036lnSOFDI
t-1-0.413lnIFDI
t-0.541lnSIFD
t-1 2.058lnWIM
t (2) 从回归分析报告(见表1)来看,模型拟合情况很好:调整后的及R
2为0.993表明lnEX的变动中有99.3%可由自变量解释;相关系数R为 0.998表明因变量和自变量的相关程度为 99.8%;每个回归系数的t值都是显著的;衡量回归方程显著性的9值也是显著的。具体来看,回归结果的经济含义为: (1)β
1=0.131和说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与出口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出口的增长,并且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增加1%,出口额会增加0.131%; (2)β
2=1.036说明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对出口存在推动效应。β
1和β
2的对比还说明了对外直接投资的积累对于出口的促进作用相对更大; (3)β
3和β
4的值为负表明1990--2005年间我国外资的引进非但没有起到显著的促进出口的作用,反而对于出口是一种阻碍; (4)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