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构建西部生态经济和谐社会的理性思考(2)

2017-08-08 04:52
导读:2.生态环境退化 在严酷的自然条件和日益增长的人类活动的作用下,西部地区一些地方滥垦、滥牧、滥伐、滥采自然资源,造成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

  2.生态环境退化
  在严酷的自然条件和日益增长的人类活动的作用下,西部地区一些地方滥垦、滥牧、滥伐、滥采自然资源,造成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等。据国家环保总局、中科院等联合调查完成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载:近10年来,西部地区天然林、防护林面积分别下降了14.49%和51.07%;沙化土地总面积为1.6亿多公顷,占全国沙化土地总面积的90%以上;水土流失面积为1亿多公顷,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2.5%;退化草地和草地鼠害面积分别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29.5%和47.1%;因矿产资源开发遭破坏的土地面积累计达181万公顷。
  3.自然灾害频繁
  脆弱的生态环境,必然导致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西部地区的干旱、洪涝、冰雹、霜冻、大风、沙尘暴等气象灾害,以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频繁,并有大幅度增加的趋势,造成的损失严重,影响面也很大。近年来西部地区连续发生沙尘暴,北方出现大面积持续干旱,鼠虫害爆发,火灾,雪灾不断,估计每年草地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上百亿元。
  4.环境污染加剧
  大规模的开发浪潮,加上原有的重化工业,势必给西部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和容量带来压力。据有关资料显示,西部地区万元产值排放的污染物要比东部高1倍~5倍。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不是在减轻,而是正在加剧。
  总之,经济文化落后和生态环境脆弱成为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两大瓶颈。如何创新思路,寻求西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结合点,促进西部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三、以生态经济为核心推动西部和谐社会的构建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1.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制度机制
  传统的发展方式曾为我国包括西部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做出巨大贡献,但传统发展方式以GDP的增长为核心,而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损耗较大,使经济与生态不够协调,已难以持续下去。生态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式,要求经济主体在发展战略上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置于首位,使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互动互进,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党中央、国务院在有关政策中明确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进步协调推进,“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河秀美的西部地区”(江泽民.1999年6月19日在西安的重要讲话)。西部经济必须走生态与环境持续发展的道路,但生态经济主要受制度约束,因此其开发必须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实现制度创新。必须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对破坏环境而损害人们长远利益的人,进行强制性的约束,以阻止人们在法律道德与短期利益之间博弈;必须通过环境税、合理的资源定价、流域系统补偿等制度创新与设计解决好生态产品这一特殊公共产品消费中的“搭便车”现象,激励公共产品的足额提供;通过工商企业投资补偿、区域协调机制等制度创新,解决好生态投资者的合理回报,激励人们从事生态保护投资并使生态资本增值;建立绿色政绩考核制度,督促决策者从根本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相互制约的现状,发挥政策的应有导向作用。
上一篇:贸易条件的变化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