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构建西部生态经济和谐社会的理性思考

2017-08-08 04:52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构建西部生态经济和谐社会的理性思考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 要] 加快发展仍然是
[摘 要] 加快发展仍然是西部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而西部地区的发展又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并引发了西部经济、社会大发展中的诸多不和谐。因此,以生态经济为核心推动西部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必然成为构建我国西部和谐社会的理性选择。
  [关键词] 西部 和谐社会 生态经济
  
  一、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文化落后需要加快发展
  我国西部的范围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土地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56%;目前有人口约2.8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2.99%。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的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状态。1999年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尽管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不断加快,但是中国的东西部发展差距仍在增加。这种差距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东、西部地区的GDP差距
  根据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2004年东部地区GDP总量为95305.75亿元,占全国GDP的58.4%;中部地区GDP总量为40349.51亿元,占全国GDP的24.7%;西部地区GDP总量为27585.17亿元,占全国GDP的16.9%。与1978年相比,2004年东部地区GDP比重上升了7.8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了4.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下降了3.8个百分点。从人均GDP来看,1978年东部是中部和西部的1.6倍和1.9倍;到2004年人均GDP东部是中部、西部的2.1倍和2.6倍。
  2.东、西部地区工业总产值差距
  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工业总产值分别由1992年的21225.6亿元、6427.4亿元和4452.4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71384.3亿元、33706.2亿元和27207.6亿元。但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却由1992年的60%、17%和12%变为68%、13%和11%。从人均状况来看,1992年西部地区人均工业总产值与东部相差6058.7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1480.6元;而到2005年西部地区人均工业总产值与东部相差29383.1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11680.8元。显然,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及全国平均发展水平差距越拉越大。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3.东、西部地区的人均收入差距
  据《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6)》,从人均可支配收入看,1980年西部人均收入相当于东部的70%,到2000年降到了54%。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来看,1980年西部相当于东部的85%,2005年降为66.7%。而从农民人均收入差距来看,在1980年~2005年期间西部与东部之比由70%下降到44.2%。目前,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都是西部地区的1.5倍。
  4.综合发展差距
  西部地区的贫困人口约为全国贫困人口的60%。东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也很明显,参加社会保险、养老保险人数覆盖率不到5%,仅为东部的十分之一。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严重滞后。有统计显示,中国东西部综合人才差距是10∶1。东部人均受教育时间达10年零8个月,西部人均受教育时间仅为3年零6个月。“西部人均综合知识发展水平仅相当于东部的35%,获取知识的能力仅相当于东部的14%,吸收知识的能力仅为东部的81%,交流知识的能力仅为东部的31%,人均外国投资和互联网普及率分别是东部的8%和12%。”
  二、西部地区发展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
  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这里的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都十分脆弱,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不可持续的经济畸形增长和人口的快速膨胀,使本来就很脆弱的生态系统普遍面临着容量不足的压力,生态环境呈日趋恶化的势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生态环境有了相当大的改善,但整体恶化的总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
  1.水资源短缺
  据资料显示,我国西北地区属资源性缺水,西南地区为工程性缺水。西部水资源80%为冰川固态水及地下水,有限的地表水因复杂的地质地形构造多存于深川大壑,能够用于工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的可用水极少。截至2000年底,西部地区饮水困难人数,以及饮水特别困难人数仍占全国饮水困难总人数、饮水特别困难总人数的54.5%和55.4%。据统计,年人口缺水率是:新疆156%,甘肃124%,陕西11.7%,青海6.6%,宁夏6.5%;牧畜缺水率是:新疆24.3%,甘肃19%,陕西9.2%,青海5.2%,宁夏4.8%。水已成为西部发展的重大隐患。
上一篇:贸易条件的变化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