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工业“三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2)
2017-08-09 05:01
导读:三、实证分析 (一)分析模型与回归结果 我国学者张晓(1999)对中国的经验数据建立了如下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计量经济学模型:y=β0 β1 β2x2 ξ,y为污
三、实证分析
(一)分析模型与回归结果
我国学者张晓(1999)对中国的经验数据建立了如下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计量经济学模型:y=β0 β1 β2x2 ξ,y为污染物排放量或人均污染物排放量,x为人均GDP,β0、β1、β2为模型参数,ξ为随机误差项。以人均GDP为横轴,分别以人均废气排放量、人均SO2排放量等为纵轴,得出了倒“U”型的弱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此模型在很多城市的EKC曲线研究中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利用此模型也可对上海市工业三废的EKC曲线进行研究,因此本文也采用这个经验模型来检验上海市的人均GDP与工业“三废”之间是否存在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即:y=β0 β1 β2x2 ξ。其中:自变量x为上海市人均GDP来描述经济发展的水平,因变量y指污染物排放量,所有的指标均采用人均值来计算,从而消除人口增长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所有数据均来自1982—2005年《上海市统计年鉴》)。依据以上模型及数据,分别进行人均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量进行回归,得到以下结果:
对于这24个样本和2个解释变量,在置信度为5%的情况下,dL=1.10,dU=1.66,从上面三个DW值可以看出,人均工业废水、人均工业废气、人均工业固废排放量的DW值都落在了存在自相关的区域内。为了消除自相关,分别对人均工业废水、人均工业废气、人均工业固废排放量与人均GDP的模型进行修正,采用科克伦-奥克特(Cochrane-Orcutt)迭代方法来估计和修正这个模型。经过修正以后,结果显示:(1)人均工业废水与人均GDP模型修正后,D-W=1.667 818;(2)人均工业废气与人均GDP模型修正后,D-W=2.120 438;(3)人均工业废气与人均GDP模型修正后D-W=2.046 786。因此已经修正了自相关现象。 (二)模拟结果分析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1.产业结构调整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起到了作用
从以上人均GDP与工业“三废”的拟合结果来看,虽然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和人均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仍然在增加,但是从总体来看,上海市人均工业“三废”的排放量都呈下降趋势。这表明在宏观调控以及产业结果的政策引导下,上海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坚持“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方针,产业结构由适应性调整转向战略性调整,突出城市基础设施、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大战略重点,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取得阶段性的巨大成就,产业结构也日趋合理。1982年上海市的国民生产总值为337.07亿元,2005年为9 143.95亿元。在这样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第一、二产业的比重在逐年下降,新兴产业初露端倪,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升级。1982年上海市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为3.95∶73.97∶22.08;2005年,这个比例变化为0.87∶48.95∶50.18。从中可以看出,原来占有最大比重的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在逐渐下降,而第三产业比重正在逐年增加,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2.人均工业“三废”的排放特征不完全符合EKC曲线
从上述的回归分析中可以对上海市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人均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与人均GDP的关系做如下分析:
(1)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的模型中,人均GDP与(人均GDP)2的系数显著异于零,且拟合程度很高。即: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