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重大事件影响下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提升(2)

2017-08-09 05:03
导读:三、重大事件对城市形象影响的机制分析 重大事件在城市地区的新发展、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场馆的新建和改造等方面,这些都有助于物质环境塑造,

  
  
  三、重大事件对城市形象影响的机制分析
  
  重大事件在城市地区的新发展、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场馆的新建和改造等方面,这些都有助于物质环境塑造,而城市管治能力的提高、地方文化的发展和更加开放的环境等方面却有助于制度环境的营造。相对于城市发展历史来说,任何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都较短,世博会也仅为半年左右,奥运会、亚运会则为期两周,如果包括前面的准备过程,大约也就5年时间。由此可见,重大事件将在短时间内起到提升城市竞争力诸多因子的作用,进而对于整个城市系统来说,重大事件将成为“鲶鱼效应”中的“鲶鱼”,因此,重大事件成为短时间内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一条途径,重大事件甚至被喻为“可与19 世纪工业革命相比的发动机”[2]。重大事件对城市形象影响的机制见图1。
  
  重大事件作为一种大型活动,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娱乐性,往往被相关者当成当地文化的浓缩和再现,成为追寻文化真实性的具体目标。 事件的参与性以及渲染的节日气氛都满足了参与者的体验要求,使参与者不再是“对立”地、“物我相照”地观看死的文化,而是融入其中,那么重大事件对于参与者来说,就是一次体验之旅。通过重大事件,参与者对不仅了解了举办地,而且对举办城市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其实作为提升城市知名度、展示城市新形象的一种手段,重大事件不仅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机遇,还唤起了城市的新形象的形成。其对城市形象塑造和改善作用,是其他营销手段所不能比拟的。例如,1964年东京奥运会和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主办城市所在国日本和联邦德国均利用奥运会扭转其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的不良形象,收到了积极的效果。悉尼的“绿色奥运会”为悉尼乃至澳大利亚塑造了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形象。
上一篇:山陕甘会馆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