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开发园区的经验借鉴及绵阳科技城的发展思(2)
2017-08-24 02:05
导读:(3)位于生产条件较优区域。如法国的巴黎经济区、德国的慕尼黑科技工业园区等都是位于原材料、能源供应等生产条件较优的区域。 2.体制条件。开发园区
(3)位于生产条件较优区域。如法国的巴黎经济区、德国的慕尼黑科技工业园区等都是位于原材料、能源供应等生产条件较优的区域。
2.体制条件。开发园区的试验创新功能要求园区必须实行有别于所在国度或地区一般管理体制的公共
行政管理体制。
(1)政府对园区管理高度放权。国际开发园区的管理模式虽然多样,有协同组合,自我经营管理,地方政府与商会共同管理,政府、大学、企业联合机构管理及政府为主管理等模式,但他们的共同之处是政府对园区高度放权。
(2)给予园区极为宽松的优惠政策。如巴黎市政府为了刺激北部经济区的发展,允许园区内从事科研开发的专业人员个人所得税收入减免一半以上;在企业贷款方面,只要是管委会推荐的企业,可以得到银行低息贷款,一般对企业贷款利率为3.9%,而对园区企业贷款的利率只有1.5%左右。在美国,银行不能从事投资控股业务,但硅谷银行却采取与风险投资公司联合,以“打擦边球”的方式,参与对高科技公司的创业投资,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了比区外企业更好的融资环境。
(3)园区的运行机制以效率为优先。几乎所有的成功开发园区内部机构的设立都以效率优先为主,不要求与政府机构对应,运行机制也完全不同于一般行政区,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来自政府的一些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3.人才基础。开发园区每个功能和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一大批高素质人才。美国硅谷为了鼓励科技人员到园区创业,制定了一系列特殊的人才弹性政策,如允许大学教师和研究人员每周有1天时间到公司兼职,允许他们有1-2年的时间脱离岗位到园区创建公司或兼职,学校保留其职位等。英国的剑桥科技园区制定了更为宽松、灵活的人事政策,吸引了欧洲地区成千上万的科技人才到园区安家落户,成为园区忠实的一份子。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4.创新企业集群。拥有一批创新能力极强的企业集群是又一个重要因素。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开发园区无一不是集聚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如美国硅谷是创新型企业聚集最为明显的地方,集中了近万家大大小小的创新型企业。
二、绵阳科技城的设立初衷与现实偏差
绵阳科技城作为一个以科技产业为主体的开发园区,经过三年多的建设与发展,开发园区的独特功能正在逐步发挥,实现功能发挥的条件正在日趋完善,但是与国际开发园区相比,与国家建立绵阳科技城的初衷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一)实现科技城特殊功能的特殊条件没有真正到位
从试验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国家在内陆地区特别是在西部地区选择一个样本区域进行创新性试验,必然应投入一定改革成本并承担一定改革风险。国内外的各类开发园区在启动阶段无不如此。如:法国巴黎市政府为启动巴黎北部开发园区,由市财政每年注入巨资用于园区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支持企业发展。在我国,1982年首批建立的4个经济特区,在前4年时间中,国家就通过各种措施投入了110亿元资金用于基本建设,其中深圳特区就达86亿元。而绵阳科技城作为一个国家级科技城,不但国家没有像对待深圳、浦东那样注入大量资金,而且在吸引人才、扶持企业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优惠政策还不如一般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开发区。
(二)体制创新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
1.科技城区域与一般行政区域没有相对分开,园区体制创新受传统行政管理体制冲击较大。国内外的绝大多数成功开发园区都有特定的开发区域,并在管理模式上与一般行政体制相对分离,否则园区的体制创新就无法有效实施。
2.科技城园区缺乏强有力的统筹协调机制,内部各分园恶性竞争激烈,导致整体能量聚集功能减弱。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3.以市场为主配置资源的模式没有真正形成。科技城范围内各分园的人事管理仍然套用的是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
4.投融资体制严重滞后。整个绵阳科技城范围内没有一家外资金融机构,跨区域、跨国度的多元化的债券、基金、风险资金的运营机制没有真正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