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化工业是武汉成为中部崛起增长极的基石
2017-08-31 05:50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重化工业是武汉成为中部崛起增长极的基石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本文通过对重化工业在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发展中
【摘要】本文通过对重化工业在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地区)赶超先进国家(地区)的崛起进程中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的研究以及对武汉的雄厚工业基础和优势科研力量的分析,指出构建有竞争力的重化工业是武汉成为中部崛起增长极也即重要战略支点的基本保证。
【关键词】中部崛起 武汉 重化工业
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大发展中,由于国家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随着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地区发展战略的次第推行和实施,中部地区成了一个被国家发展政策遗忘的角落。据统计,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土地面积102.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0.7%,人口总数3.61亿,占全国的28.1%,国内生产总值约2.35万亿元,占全国的23.0%。从1980年到2003年,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从50.2%增加到了58.86%,而中部地区却是下降的,反映到人均GDP上,1980年中部地区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88%,到2003年却下降到了75%。2001年至2003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低于东、西部1.8和0.4个百分点;与东部十省市地区生产总值之比由1990年的1∶2.1扩大到2003年的1∶2.8,人均生产总值的差距相应由1∶1.7扩大到1∶2.3。
落后的中部必然力求赶超,“中部崛起”就成为最大的梦想。在2004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第一次明确提出“中部崛起”的概念,2006年3月27日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中部崛起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一、构建有竞争力的重化工业是“中部崛起”的基石
1、实现“中部崛起”,最具国民经济拉动效应和投资乘数效应的当属重工业和
化学工业
一是重化工业能提供崛起所需要的高速度。首先是产业自身的高增长特性,其次是通过联动效应能很快地带动下一轮产业发展。二是重化工业创造的财富多。重化工业劳动生产率高,附加值高,从而创造的国民财富大,因而从业人员收入高。三是重化工业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四是重化工业提升了商品层次,提高了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加了出口。
2、重化工业化战略的典型分析
(1)实施重化工业化战略使日本在战争的废墟上建成了
世界经济强国。二战后,有泽广已的“倾斜生产方式”使日本经济得到迅速复兴,1955年12月的《经济自立五年计划》提出了积极发展重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目标。首先从大规模的设备投资和技术引进开始。设备投资额从1956年的8.881亿日元猛增至1961年的41.020亿日元。体现了以耐用消费品为先导,以电机、电子、汽车、石化等新兴产业为核心的重化工业化的发展方向。同时,日本大力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大大改善了工业部门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工业生产能力到1971年已达到世界一流,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2)前苏联在实现经济赶超的过程中也是以优先发展重化工业为基础的。重工业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基础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从1918-1928年的11.7%猛增到1929-1940年的30%,二战后仍达33.6%,高于战前。正是这一战略的实施使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仅用10年多一点的时间走过了资本主义国家50-100年的道路:一战前沙俄的工业生产水平居世界第五和欧洲第四位,到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时(1937),前苏联的工业生产水平已跃居世界第二和欧洲第一位。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3)韩国在从殖民地附属国到新兴工业国的转变过程中,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70-1979年间,重化工业的产出以每年21.4%的速度增长,到1991年重化工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已达60%左右,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上由1980年的第30位上升到第16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1971年的288美元增加到1990年的5400美元,增加近19倍,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
3、中部自身经济地位的起落取决于重化工业
武汉有两次在中国的经济格局中居于领先地位,一次是在清末洋务运动中,武汉建成了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等近代制造业,其产品“汉阳造”享誉全国,武汉成为中国仅次于上海的经济中心。第二次就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家重点打造了“武钢”“武船”“武重”“武锅”等一批响当当的“武”字头企业,他们代表了当时中国制造业的一流水平。直到1982年,在全国各大城市的经济指标排名中,武汉均仅次于北京、上海、沈阳,居第四位。而现在湖北“中部塌陷”,武汉默默无闻,到2002年,在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的城市中,武汉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在第14位。盛极一时的红山花电扇、荷花洗衣机、长江音响、莺歌彩电全都折戟沉沙,至此,没有了强大制造业的武汉就必然落后了。
二、“中部崛起”迫切需要武汉成为增长极
1、“中部崛起”必须形成自己的增长极
增长极理论是法国经济学家佩鲁1955年提出的,他认为,由一些居于主导部门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集聚发展而形成经济活动中心,就像一个“磁场极”能够产生吸引和辐射作用一样,它能促进该中心自身功能的提升并带动周边的发展。因此,中部地区要崛起就必须形成自己的“增长极”。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在中部地区建设增长极,武汉的潜力最大
(1)武汉在中部六个省会城市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①湖北在中部六省中经济发展质量最高。我们利用分层加权模型,根据六省统计年鉴的数据,对照全国平均水平,以发展能力指数等于100代表全国水平,计算出中部六省六个主要年份的发展能力指数如下表。
综合六个评价年份分析,湖北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最强,四年居第一位,其余两年居第二位,
②武汉在中部六省中经济规模最大,实力最强。2005年中部六个省会城市入围中国企业500强一览表:
灰色柱状体表示入围企业数。白色柱状体表示入围企业的营业收入(亿元)。可以看出虽然武汉市入围的企业数量不占优势,但营业收入却是遥遥领先,分别是郑州的2.88倍,长沙的2.58倍,南昌的4.93倍,太原的2.34倍,合肥的4.07倍,这充分说明了武汉经济规模大、实力强。
(2)武汉的重化工业竞争力在中部最强。
从表1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是武汉市的GDP 在六个省会城市中最高,二是六个省会城市中GDP占各自省份的比例,武汉达34.5%,位居第一。武汉市的城市首位度在中部最高。湖北省6484.5亿元占整个中部六省2005年37046.51亿元GDP的17.5% ,可以说没有武汉的发展就没有湖北的发展,没有占整个中部经济17.5%的湖北的发展,就没有整个中部的崛起。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从表2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在中部六个省会城市中,2005年武汉市的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存贷款余额分别以852亿元、730亿元、7255.83亿元位居榜首,当年武汉市的这三项指标分别占六个省会城市总额的26.8%、30.27%、26.57%。
三、武汉要实现“中部崛起”,必须构建有竞争力的重化工业
1、以武钢为依托做大做强钢铁产业
首先是在省内兼并。2005年1月19日,湖北省国资委将其对鄂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资总额的51%无偿划拨给武钢,将鄂钢重组为武钢的控股子公司。重组后,一是武钢集团将拥有1700万吨综合生产能力,跃居全国第三。二是产品种类更齐全。武钢以板材、型材为主,而鄂钢以线材为主,联合有利于两家产品结构的优化与调整,也有利于提高湖北钢铁产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三是武钢的技术、管理、产品和市场及原材料供应的优势将能在更大的空间发挥更大的效益,而鄂钢将在武钢集团的统一规划下得到更大的发展。其次是进行跨省重组。12月19日,武钢和广西柳钢正式签约重组,柳钢以62.5亿元入股,武钢则注入现金65.06亿元,实现51%的控股。实现了国内钢铁行业首次跨省重组。重组的目的是共同出资在防城港建设一个千万吨级的钢铁项目。一是生产能力实现更大提高,武钢、鄂钢加上柳钢的总生产能力突破了2000万吨。二是可享受西部开发的优惠政策。三是在防城港的项目,每吨铁矿石的运输成本可减少约100元,综合起来可摊薄武钢的运输成本接近一半。通过重组,武钢既增加了生产能力,又降低了产品成本。
2、汽车产业
以汽车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乃至“武汉城市圈”经济的发展从而提升整个区域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一是积聚汽车公司总部。目前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积聚了东风集团公司、神龙汽车公司、东风本田汽车公司,中誉汽车公司、东风电动车公司,东风裕隆公司等重点龙头整车生产企业。在此基础上创造条件,再引进1-2个大的汽车项目,壮大武汉汽车产业集群。二是积聚汽车研发中心。重点抓好东风汽车研究院、东风康明斯柴油发动机研发中心(柴油发动机行业在华第一个研发点)、世界车灯巨鳄法雷奥车灯亚洲研发中心为代表的20多家研发中心,确保研发硬件建设,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三是重点发展汽车零配件产业。首先是加快发展目前已有的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美国李尔、东风伟世通公司、日本理研、法国法雷奥、佛吉亚、台湾东阳集团和日本NBC公司等多家国内外汽车零部件企业;其次是进一步加快武汉市老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改组、改制,重新整合资源,盘活存量资产,尽快发展壮大;最后要顺应汽车产业日益科技化、智能化的国际发展趋势,积极利用武汉市电子产业比较发达的优势,大力开展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车用电控系统、汽车电子元器件等新产业的发展。四是加快发展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紧紧抓住国际石油价格长期在高位运行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武汉市在电动汽车研究和产业化规模应用全国领先的先发优势,积极发挥国家电动汽车产业化基地的品牌效应,重点开展电池、电机、控制器、充电器等零部件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成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车企业的发展。五是大力发展汽车服务贸易。促进汽车保险业的充分竞争,提高服务质量,降低产品价格。建设汽车贸易大市场,发展汽车物流,规范汽车中介活动,放开二手汽车置换、租赁等中间业务。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3、发展武汉化工产业
一是大力提升武汉石化的石油炼量,经过技术改造,武汉石化的年炼油量将由400万吨跃升至800万吨,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炼油基地。二是加快武汉化工新城的建设,规划总面积89.1平方公里,主导产品是氯乙烯、聚乙烯和聚丙烯,年产量可达140万吨,每年将拉动1000-2000亿元的市场。武汉化工新城建成后,武汉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塑料制品供应基地,还将带动原油加工、橡胶、塑料等产业的发展。
4、发展武汉的造船工业
武汉是我国内陆最大的船舶设计制造基地和军用舰船科研设计开发中心。一是要突出重点,整合资源,重点是依托三大船厂,加快形成国内中小型船舶和特种船舶的制造基地、配套基地、造船工业研发中心和人才基地。以中船重工集团、长航集团在汉企业为核心,延伸产业链,壮大企业群,实现加快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二是要大力实施科技兴船战略,积极推进船舶工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具有自主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体系,确保武汉市中小型特种船舶在国内的优势地位。三是采取有力措施,拓宽融资渠道,促进武汉船舶出口。
5、利用武汉的科技信息优势引领重化工业的发展
一是以科技信息技术引领重化工业的发展。用科技发展的观念牢牢把握现代重化工业的发展方向,真正走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二是将高新科技广泛应用和服务于重化工业的设备改造、技术升级和成本控制,大力发展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断降低交易成本,着力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努力提高武汉重化工业的科技含量,通过重化工业与高科技产业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用科技武装起来的武汉重化工业必将使武汉成为中部崛起的增长极。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参考文献】
[1] 金明善.车维汉:《经济赶超理论》 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 汪斌:《国际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导论》 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 罗斯托编.贺力平等译:《从起飞进入持续经济增长的经济学》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4] 刘世庆:《中国西部大开发经济转型》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5] 严清华:《中日现代化经济发展思想比较研究》 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6] 胡鞍钢:《地区与发展:西部开发新战略》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