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注重省内差距的变化
2017-09-07 06:51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注重省内差距的变化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内容提要 中国的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不仅存在于省际之间,许多省
内容提要 中国的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不仅存在于省际之间,许多省份内部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年来,随着中央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中国省际间地区差距开始有所缩小,但许多省份内部的差距反而有所扩大。本文发现,各省内部差距并没有显现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自动缩小的现象,因此,各地方政府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通过转移支付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多种形式促进地区内部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地区差距 省内差距 协调发展 经济增长
一、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财政分权等政策的推行,中国各个地区有了更多的经济发展自主权和积极性,普遍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居民生活水平都有显著提高。以人均GDP水平最低的贵州省为例,2007年与1978年相比,按可比价格计算,经济总量增长了12.6倍,年均增长9.1%;人均GDP从1978年的175元,增加到2007年的6195元,按不变价格计算翻了近三番,年均增长7.66%。但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各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异显著,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区域差距是中国中长期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的核心问题,所以有必要对地区差距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
近年来,很多学者从许多方面对中国的地区差距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关注于中国的省际间地区差距问题,对省内差距问题较少有系统的研究。实际上,中国许多省份的面积或人口规模很大,地域面积大于40万平方公里的省份有7个,2007年全国共有10个省区的人口大于5000万人,其中3个省的人口大于9000万人。省份内部的各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只考虑省际间的地区差距问题,还不能较准确和全面地反映中国地区差距的情况。另一方面,2004年中国首次进行了全国经济普查,各地区并根据经济普查的结果对历史经济数据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调整后的数据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本文主要利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对中国的地区差距状况、并对省内的地区差距进行分析研究。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二、有关中国地区差距的主要研究
许多文献研究了中国区域不平等的演变趋势。大多数研究发现在改革开放的第一阶段1978-1990年间,中国省际间人均GDP的地区差异明显下降,如Jian,Sachs and Warner(1996),Hu and Wang(1996),Dayal-Gulati and Husain(2000),Li,Feng and Hou(2004)。多数研究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农业地区的初始人均产出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这一段时间内的农村改革使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的增长,因此欠发达地区的改革受益更大。从1990年起中国的地区差距则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Wang and Fan(2004),Kanbur and Zhang(2005)),这主要是因为沿海和内陆省份的差距在拉大。Wu(2002)特别讨论了北京、天津、上海3个直辖市对地区差距的影响,他发现如果不考虑3个直辖市的数据,则中国的地区差距程度将大大降低,由于3个直辖市和其他省存在一定的不可比性,因此将3个直辖市与其他省份混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可能会得出不正确的结果。较新的研究,如Xu and Li(2006)发现在1990年以来,地区之间基本上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但2000年以来地区差距扩展的速度已经有所减缓。
许多研究还发现(Kanbur and Zhang,1999,Yang and zhou,1999,中国的城乡差距构成了整体差距的主要部分。Kanbur and Zhang(1999)采用28个省份(不包括京、津、沪)在1983到1995年城镇和乡村居民消费水平数据,发现城乡差距构成了整体地区差距的70%。Yang and Zhou(1999)也发现了城乡收入差别的大幅度增加。另外许多研究发现改革以来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差别或者东、中、西部的差别在迅速扩大。Yao and Zhang(2001)把中国的省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采用基尼系数分解的方法发现1990年以后,中国区域间不平等所占的比重上升到接近80%。万广华和张藕香(2006)采用Theil_L指数分解的方法,同样发现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间的差异不断扩大,到2001年东中西三大区域间的差距占中国总体差距的77%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