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邓小平农业经济思想的时代价值

2017-09-14 01:10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邓小平农业经济思想的时代价值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关键词]邓小平;农民利益;农业经济思想;时代价值   [内容
     [关键词]邓小平;农民利益;农业经济思想;时代价值
  [内容提要]邓小平的农业经济思想内容十分丰富,他从重视农民利益入手,把农民积极性的调动和农民利益的满足结合起来;把对农民利益问题的认识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结合起来;把农民利益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大局结合起来的思想,为新一届领导集体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对当前“三农”问题的解决,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时代意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问题。它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大局和发展趋势,决定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建国以来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十分重视这个问题,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始终把“三农”问题放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战略高度去考虑,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思想,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道路。 
   
  一、立足国情,把“三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 
   
  邓小平农业经济思想的内容丰富而深刻。他多次强调,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他认为,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业能不能发展,这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生活的小康和富裕,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生活的小康和富裕;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家的全面的现代化。只有近十亿农民进入了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小平同志还多次谆谆告诫全党:“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农业问题要始终抓得很紧”[1] 。可以说,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是邓小平农业经济思想最基础的内容。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民以食为天”,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邓小平深刻分析我国的基本国情,认为人口多、耕地少,占世界7%的耕地要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13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只能靠自己解决。如果我国粮食生产出了大问题,任何国家也救不了我们。对于我们这口众多的国家,放松农业生产,想靠大量进口粮食过日子,是不切实际的危险想法。邓小平反复告诫我们,不管天下发生了什么事,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了。这就十分清楚地说明,考虑中国问题,首先必须要考虑农业问题,这是一个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问题。他认为,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他指出,“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在农村,工业的发展,商品的和其它的经济活动,不能建立在百分之八十的人口贫困的基础之上”,[1]他还认为“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1]农业发展了就不会拖现代化的后腿,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问题就会解决。 
   
  二、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给农民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农民利益 
   
  邓小平尊重群众,时刻关注农民群众的意愿。特别强调农民问题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意义,明晰了以加强农业基础,发展农业经济,搞好农村来解决农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新思路。并以此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把农民问题当做中国最基本的问题、改革的先导、发展的基础、稳定的根本。把农民问题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联系起来,认真总结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步骤、方法进行了深入思考。首先根据我国的国情和人民的需要,提出以农民利益取代抽象的集体利益,充分肯定了农民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把农民积极性的调动和农民物质利益的满足有机结合起来。他说:“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不讲物质利益,那是唯心论。”[2]邓小平摒弃了过去只重视精神而忽视物质利益的做法,提出重视物质利益,实行多劳多得,提倡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从理论和实践上肯定了农民追求正当物质利益的合理性。 
    上一篇:论中国现代经济的政治-经济周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