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人力资源素质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2017-09-19 06:10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论人力资源素质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我国人力资源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从业人员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我国人力资源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仍然低下。低素质的人力资源加大了三次产业结构的偏差,并导致三大产业升级动力不足。为了达到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的目标,必须采取加大教育投入尤其是对农村的教育投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在职人员的等措施。
  关键词:人力资源素质;产业结构;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3-0160-02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线,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1]而我国人力资源的供给状况直接制约着产业结构的优化。
  
  一、我国人力资源素质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我国人力资源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还不容乐观。
  设在瑞士洛桑的管理开发国际研究院从1989年起每年都要编制一份国际竞争力报告, 2000年的报告中包含了47个主要的国家和地区,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排在第45位,全球经营经验排在第47位,合格的工程师数量也同样排在第47位。可见,我国当年人力资源的匮乏。2007年的报告中国内地的竞争力排名升至第15位,首次超越日本。该报告的主要领头人、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世界竞争力中心主任格瑞理教授解释:“大规模的出口、外商投资和劳动力,尤其是大批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出现是中国内地竞争力排名一路上扬的主要动力。”但格瑞理教授同时指出:“中国内地不缺乏优秀的大公司和企业,但是中小企业还处于依靠简单技术和廉价劳动力获取微薄利润的低级阶段,要增强竞争力就必须增加自身的科技含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2]
  我国2005年统计资料显示,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的情况是:不识字的占11.6%,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4.8%,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7.9%,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2.1%,而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只占3.6%[3]。每万人劳动力中从事R&D活动人员中国2005年为17.5人,而日本是135人,法国是129人,德国是114人[4]。可见,我国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高级人力资源少,而中、低级人力资源相对较多。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二、低素质的人力资源是制约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因素
  
  我国的产业结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三大产业的结构偏差大,二是各个产业的结构升级缓慢。
  (一)人力资源的素质低,会加大三次产业结构偏差
  按照当年价格计算,2007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1.7%、49.2%和39.1%。而2006年以当年价格计算的全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平均约为4%、32%、64%,中等收入国家为10%、36%、54%[5]。第一产业比重则比世界2006年平均水平高7.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高约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低约25个百分点[6]。从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得知,促进经济发展需要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只有不断降低第一二产业尤其是第一产业比重并不断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才能使产业结构平衡,促进经济发展。以上数据表明,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偏差,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
  我国2007年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分别为40.8%、26.8%、32.4%[7]。与当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相比,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数量最多,但是,他们所创造的财富占GDP的比重却最低;第二产业的发展最快,而从业人员数量最少;第三产业的从业人数多于第二产业,但是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却明显低于第二产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重要的一条是从业人员的素质。
  以当年价格计算,2005年我国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的相对生产率之比为5.62。第三产业的相对生产率是第二产业的0.59,而以不变价格(1990年价格)计算,三次产业的相对生产率扩大的幅度更大,2005年,第二产业的相对生产率为第一产业的6.79倍,第三产业的相对生产率只有第二产业的0.46[8]。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远远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又高于第一产业,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源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提高第一三产业从业人员素质,无疑可缩小产业结构偏差。
    上一篇:试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