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浙江嘉兴自主品牌建设的战略思考

2017-11-02 02:23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浙江嘉兴自主品牌建设的战略思考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 要] 本文在总结嘉兴自主品牌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自
     [摘 要] 本文在总结嘉兴自主品牌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自主品牌建设落后的原因,并针对嘉兴区域块状经济发 达的现状,提出嘉兴自主品牌建设应选择产业集群、企业品牌与区域品牌协同发展的模式,而协同发展模式的实施需 要政府部门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 战略;嘉兴;自主品牌
  
  一、嘉兴自主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嘉兴虽然培育了一批知名品牌产品和企业,但在知名品牌数量、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方面,和浙江省内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注册商标数量少,商标闲置现象严重。自主品牌的建设必须以商标的注册为基础,没有注册商标,也就没有著名、驰名商标等强势品牌。截止2005年底,嘉兴拥有各类市场主体16.8万个,累计注册商标10028件,平均每16个市场主体拥有1件注册商标,注册商标数仅占全省21.76万件商标的4.6%。另外,在已经注册的商标中,被企业使用的数量较少,大量注册商标处于闲置的状态。
  2.知名品牌匮乏,品牌价值低。截止2005年底,嘉兴拥有的中国名牌产品7件,仅占全省的5.04%、全国的0.75%;拥有的驰名商标仅1件,经商务部评定的2005-2006年度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一件也没有。同时,嘉兴所拥有的知名品牌中,单个品牌的价值不高,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强势品牌更是缺乏。2006年中国品牌研究院公布的《首届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百强榜》中,驰名商标“五芳斋”品牌价值仅为4.98亿元,远远低于浙江最大品牌雅戈尔的品牌价值(88.28亿元),更不用说和海尔这样的品牌相比了。
  3.品牌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制造业品牌与农产品品牌、服务业品牌之间结构不合理。目前,嘉兴各级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都相对集中在加工制造业,在第一、第三产业的比重还很低;另一方面,最终产品品牌与中间产品品牌之间结构不合理。除了“嘉民塑胶”、“荣泰”、“加西贝拉”等少数中间产品企业积极创牌外,嘉兴许多规模更大、实力更强的中间产品企业仍默守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陈规,使得中间产品品牌数量偏少。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4.区域品牌建设步伐相对滞后。嘉兴区域块状经济发达,已经形成了纺织服装、皮革、木业、丝织业、羊毛衫、小家电等制造基地,生产规模大,在市场上拥有较大的份额。但由于不重视区域品牌的建设,企业鱼龙混杂,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假冒伪劣、掺杂使假的现象屡禁不绝,致使一些企业不敢表明产地,或在上海、香港等地注册企业,打上海、香港产地的品牌。
  5.品牌、文化和产品互为支撑的体系尚未形成。品牌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人们选择一种品牌,往往反映了他对某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认可。因此,为品牌注入文化、智慧和价值观是一个品牌能够长远认可的必须因素。但在嘉兴自主品牌建设过程中,没有给品牌注入文化内涵,品牌的人文气息不够浓厚,尚未形成品牌、文化和产品互为支撑的体系。
  
  二、嘉兴自主品牌建设落后的原因
  
  从外部环境来看,嘉兴自主品牌建设落后主要有如下原因:
  1.自主品牌建设的政策环境不完善。表现在:第一,品牌建设战略规划不完善。品牌建设一定要有一个长期科学的培育规划,才能引导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品牌争创规划,形成有效的培育机制,推进嘉兴品牌战略的实施。第二,政府对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大,使得企业面临的资金紧张、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等问题难以解决,从而直接影响了品牌建设。第三,扶持政策缺乏系统性。嘉兴各地虽然出台了一些鼓励品牌建设的政策,但由于人力、物力和体制的制约,使得这些扶持政策缺乏系统性。
  2.自主品牌建设的竞争环境不完善。一方面,假冒伪劣现象屡禁不止,侵犯知识产权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不法行为严重损害了企业合法权益,挫伤了企业创建自主品牌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一些产品虽然评上了名牌或著名商标,但其现实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并未名至实归。还有一些不规范的社会中介机构开展了许多有名无实的评价,导致一些奖项鱼目混珠,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使许多企业丧失了自主品牌建设的信心和积极性。

搜集整理:

    上一篇:上海、杭州和苏州旅游集散中心运营模式比较研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