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千呼万唤始出来”,虽仍有姗姗来迟之感,但成品油价下调和燃油税费改革在昨天“纪念改革开放310年”之日的最终敲定,依然赢得了国人的极大肯定和欢迎。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与原征求意见稿相比,既有变也有不变。从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两方面:其1,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其2,在此之前,将首先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理顺成品油价格。
按照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结合近期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回落的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自2008年12月19日0时下调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的出厂价格,同时将汽油0售价每升下调0.91元,柴油0售价每升下调1.08元。
在笔者的上1篇文章《燃油税费改革,顺乎民意,得乎人心》中,笔者就曾提出过1个观点:此次燃油税费改革的过程充分体现了网络时代政府决策的特点,其本身构成了我们顺应民意的1个新的决策模式。
不过,众口难调,燃油税费的改革和油价下调虽说是1大利好,但不同的声音依然存在,其关键的焦点集中在成品油的定价机制上,1些专家和网友呼吁我们的油价要与国际直接接轨,完全实行市场化的油价,笔者对此觉得太不现实。
成品油价格调整既要反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和企业生产成本,又要考虑国内市场供求关系;既要反映石油资源稀缺程度,又要兼顾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这是1个全盘的整体考虑,而不是单单1个“市场”就能解决的,个别网友和专家的意见往往只是抓住了1点,而忽视了全部。
来自个别网友和专家的反对意见主要是参考了美国的情况。的确,美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石油的国家,早期石油资源能自给自足,历史上即采取了低税负的政策,并延续至今,因此成品油含税0售价格水平相对较低。
但就国际整体而言,欧洲和亚洲主要国家由于石油资源匮乏,为抑制石油消费,采取了高税负的政策,消费者购买成品油实际支出水平相对较高。所以,燃油税赋的问题也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合国情的才是最正确的。
我国也是1个石油资源匮乏的国家,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同时,我国环境保护的压力很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这是1个极其现实的问题。目前,我国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耗油量急剧增加,燃油污染也日益严重,大城市80%以上的1氧化碳、40%以上的氮氧化物,来自机动车尾气排放。为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抑制燃油的不合理消费。
油品如果太便宜了,消费者很难有动力去节省,所以中国“节能优先”的战略决策决定了我们需要相对高的油价来调解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这种改革方案实施后,汽车车主多用油,将多交税,少用油,少交税,使成品油税负更加公平。这将促使消费者更加注意节约,在购买汽车时更多地考虑选择小排量汽车,更多地选择公共交通。从这些角度来说,我国不宜实行美国那样的低税负政策。
而且,如果油价定价机制完全市场化,完全放开,建立定价的短期机制,本身也是存在很多问题。发达国家大多采取市场化的定价机制,油价上下波动会造成在短期内价格很大的变化,国内消费者和企业是否能够适应和承受需要考虑。笔者以为,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种定价机制不太合适,1个相对稳定的油价定价机制对于我们来说更为现实。
另外,我们来说说各国的税前油品价格,在这1点上,发达国家相差无几,而中国的税前价格与发达国家相差巨大。如汽油税前价格,以2007年4季度为例,中国分别只及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的53.4%、53.1%、52.0%、47.9%和49.2%,从这方面来看,中国却是全球油价的“价格洼地”。
成品油价的税费改革和油价及时下调,既在于基于公平的现实使命,更在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象征意义。总体来看,这个方案是既符合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又具有前瞻性和长远意义的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