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加入WTO后引进外资与国家经济安全研究
内容提要
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日益明显,作为经济全球化主要动力之一的国际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的经济安全存在天然的联系。近年来,我国引进外资过程中外资对我国经济安全的负面效应越来越严重。加入WTO后,根据我国的承诺,对外开放领域将进一步扩大,外资的大量涌入在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势必也将会加重外资对我国经济安全的侵蚀和破坏,对此,我们应及早地做好应对之策,趋利避害,以积极的姿态迎接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多边经贸合作带来的挑战,更好地保障和维护入世后的国家经济安全。网 毕业
全文共分六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简要介绍本文研究的理论出发点、写作意义以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为国家经济安全的概述,提出了笔者个人对国家经济安全涵义的理解,并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内容作了诠释,为全文的研究设定了理论起点。
第三章为第四章的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重点阐明引进外资与国家经济安全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外资对经济安全的双重作用和双重效应,在本章最后还述及目前我国引进外资过程中的经济安全问题。
第四章为本文的重点,在本章笔者以中国的入世承诺为分析依据,据此对我国加入WTO后引进外资的趋势作出判断,进而分析加入WTO后引进外资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最后提出笔者个人对入世后我国经济安全总体发展的新认识。
第五章在第四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入WTO后,引进外资过程中保障和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战略对策。
第六章为结论和展望。
ABSTRACT
In the era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state economic security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distinct. As one of the principal motivations for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economic security of the host country. Over the previous years, the negative effects, caus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funds, on the state economic security of china has grown more and more serious. China after gaining the entry into WTO, will further open its market to the outside world as it has committed itself. As a result, the pouring of foreign funds into China is bound to aggravate their eroding and destructing China’s economic security. We should therefore spare no time to take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safeguard and maintain the state economic security after entering the WYO.
The whole thesis is composed of six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briefly presents theoretical starting point as well as the purpose of this academic research and also provides the connotation of "foreign funds" in the thesis.
The second chapter, which serves a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gives an outline of the state economic security, putting forward my own views on state economic security and annotating the contents of the state economic security.
The third chapter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next chapter, shedding light on the inner relation between foreign funds and state economic security and thus demonstrating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nsequences on the economic security when the foreign funds are introduced. At the end of this chapter, I have also summarized some economic security problems in the domain of foreign investments in China.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keystone of the thesis, in which I first made an estimation of the trend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troduction in china after its entry into WTO on the basis of its commitment during WTO bilateral negotiations, then analyzed the new challenges our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would be confronted with in the near future, and finally ended the paper with a ten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probable developments of our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
Based on the third chapter, chapter five sets forth some strategic countermeasures to safeguard and maintain state economic security in the process of utilizing foreign funds after china's joining WTO.
The six chapter draws conclusions and makes prospects for future.
关键词:WTO 引进外资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背景介绍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美国记者、作家威廉•格雷德在其著作《世界做好了准备吗?》提出:“必须重新审查有关世界经济如何实现全球化的某些前提”。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朗化表明,在世界经济日益紧密的现代,整个世界经济体系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共荣、一损共损”的相互依存关系。然而,经济全球化决不是什么“均贫富”的运动,而是存在“大蛋糕”和“小蛋糕”的问题,即国际性的“分配不公”,在这个问题上,发展中国家无疑是居于弱者地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西方”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带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不仅仅是欢乐和鲜花。
无疑,作为经济全球化主要推动力和最重要表现形式的国际直接投资在这场“非均衡发展”的运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根据依附论的观点,对于市场区位型投资来说,追逐垄断利润的资本本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它试图控制东道国的重要工业部门,尤其是新兴工业部门,抑制民族工业的成长,并造成东道国在资本、技术和市场方面对资本输出国的依赖,从而加剧了东道国民族经济的脆弱性和稳定性。在这方面,拉美引进国外直接投资的教训值得借鉴。例如巴西汽车工业通过引进外资,在60年代初就实现了零部件的本地生产,但由于汽车工业的股份大部分控制在外国大汽车公司手里,巴西只能生产欧美接近淘汰的车型和部分零部件,经过短时间的兴旺后,到90年代巴西汽车工业已落后于后起的韩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被外资所利用的过程。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国际投资活动遍及全球,在大量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国内市场、如何在开放的竞争中发展民族工业、如何在与外资的合作过程中保持自身的控制力以维护和保障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将成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经济中谋求更好发展的迫切课题。
中国是发展中大国,中国二十年对外开放的历程恰恰也是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活动的过程。迄今,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吸收外资的东道国。诚然,外资在资金、技术、贸易、管理、税收等方面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分,过分了就会走到事情的反面。自1992年以来,引进外资规模迅速扩大,在不少领域已经出现了外资挤压我国民族工业的严重情况,如汽车、饮料、洗衣粉等行业几乎全部被外商控制。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觉察到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民族主权利益带来的侵蚀和伤害,在外资的强烈冲击下,我国经济安全的基础不可避免地受到威胁已成为不争的客观事实。为此,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思想,他说:“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加国家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的提高。”他又说:“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有步骤地推进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依法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的权益,实行国民待遇,加强引导和监管。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完善和实施涉外经济贸易的法律法规。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2001年9月17日,世贸中国工作组签定协议,正式通过中国入世议定书和中国工作组报告书,这意味着中国在等待了15年之后成功加入WTO已经指日可待。根据我国的入世承诺,我国将进一步开放外商投资领域,无疑这为外资大规模地进驻我国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因此,入世后,外资是否真的如洪水猛兽般涌入我国?在我国总体经济安全态势还很严峻,抗击打能力还很脆弱的形势,我国经济安全是否将面临一场深重的灾难?面对外资的挑战,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方向何在?入世后,依据WTO的规则和要求,我国今后对外商投资政策的调整取向如何?传统的“以市场换技术”以及“以市场换资金”是否还可行?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分析对我国入世后正视挑战,更好地抓住机遇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是基于这点考虑,笔者选定《加入WTO后引进外资与国家经济安全研究》作为我的硕士学位,以期为加入WTO后,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充分发挥外资对我国经济安全的正面效应提供一点对策思路和一丝理论贡献,并以此作为我硕士研究生学习生涯的终点。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经济安全在我国学术理论界是一个新的理论问题。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对经济安全问题的讨论才逐渐兴起。因此,在准备本篇的过程中,笔者深感经济安全问题的前沿性。目前,综观国内国外的学术成果,对经济安全概念的界定几乎还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但大多数国内国外研究学者和专家都同意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经济安全实质上是一个国家控制本国经济,尤其是关键资源以抗拒外来威胁和侵蚀的能力。据此,国内的一些学者也试图对我国经济安全发展态势作出评价,在此基础上,还对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如何防范风险并保障本国经济安全的问题作出探讨。但所有这些讨论还都是初步的,或者说具有探索性质。因此,对中国经济安全的研究所需做的工作还很多。
国内还有一些学者也曾试图站在WTO的角度,对中国入世后的经济安全作出评估,这些研究都是非常具有价值的,对我国入世后更好地趋利避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众多学者在讨论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两种错误的认识倾向。有人过分夸大WTO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冲击,对入世持否定态度;另外一部分人则完全忽视WTO会对我国国民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认为入世会使我国自动获得一个稳定安全的国际环境。实际上,以上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其根源是对WTO的本质欠缺最起码的认识和了解。
对外资对我国国民经济的作用的认识和研究,由来已久,并基本达成相对成熟的共识,即认为外资对我国国民经济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同时也须提防外资的消极影响,但总体上,利大于弊,对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都持积极态度。但国内学者站在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对外资作用的研究还较少,而站在WTO的高度,结合中国加入WTO后市场开放的特点,对外资与我国经济安全关系出现的新特点、新动态、新趋势,并就市场开放后,如何防患以未然,提出战略对策的研究则更少。因此,从这一角度而言,本文的研究也只是探索和尝试性质的,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醒人们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堤防被外资所利用,尤其在中国加入WTO后,在加大力度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防范外资对经济安全的消极作用,使其对经济安全的侵蚀力减至最小,这是本文立论的基础,也是本文研究的初衷。
第三节 研究方法网 毕业
在这篇中,笔者试图采用唯物辩证法,从两个角度、两个方面分析引进外资与国家经济安全之间的内在联系机制。一方面,承认引进外资可以增强国家维护经济安全的实力,提高经济抗击外部侵蚀和威胁的能力;另一方面,笔者又承认过度引进外资,尤其在某些关键领域外资所占比重过大的话,也将不可避免地削弱一国经济安全度。同时,笔者也必须指出,由于本文选题关系,文章中考察外资对经济安全的影响时,花了较多的笔墨分析外资的负面效应,但决不是想抹杀外资的积极作用,也决不是反对对外开放、反对利用外资。相反,按照邓小平理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以及我国目前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解释,我坚信,在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在抗击外来挑战的同时,必将进一步增强我国维护经济安全的能力。
同时,由于外资问题的复杂性以及经济安全问题的前沿性,本篇对外资的讨论和研究还不十分完备的,尤其对加入WTO后外商间接投资如证券投资、对外借款、以及其他形式的外资利用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关系未作探讨。原因是:(1)目前在我国利用外资的总量中有80%左右是外商直接投资,且民族产业安全的问题主要由直接投资产生的,研究直接投资就目前而言更具有代表性和现实意义;(2)间接投资包含的范围广泛,讨论极其困难,且研究资料稀少,限于篇幅的限制,只讨论直接投资;(3)综观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一般都是研究直接投资,虽然有时研究成果仍以“外资”命名。所以在本篇中的“外资”除非特殊强调都一律界定为“外商直接投资”。但笔者决不是想回避研究间接投资的重要意义,相反,随着加入WTO后金融部门开放,间接投资尤其是证券投资的不断扩大,我国金融风险因素将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更深刻。关于这一课题我会在以后国际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继续关注并予以研究。
除此,本文在论述外资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关系时,还采用了经济学的经典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以期用若干数据说明外资对经济安全的双重作用、双重效应。并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阐述加入WTO后引进外资对国家经济安全产生的影响。
第二章 国家经济安全概述
第一节 国家经济安全的涵义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问题成为时代的主题,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都普遍认识到,国家安全已由军事转向经济和生态方面,维护经济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本国经济的首要任务。那么,到底什么是“经济安全”?“经济安全”的本质是什么?迄今,国内外学术理论界的众多学者都对此试图作出过解答,但由于各自观察角度和研究的出发点不同,至今对国家经济安全涵义的界定尚无形成统一的认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l 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国的经济竞争力;一个国家经济抵御国内外干扰、威胁、侵袭的能力;一个国家经济赖以存在并不断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1]
l 所谓经济安全,指的是与政治、军事安全相区别的经济领域里,各国为实现本国经济的稳定、内部发展的可持续、各个部门的平衡等目标所确立的保障手段和过程,涉及金融安全、贸易安全、投资安全、避免世界周期波动的冲击、本国经济对外开放的速度和范围等内容。②
l 所谓的经济安全,就是面对威胁能利用各种有效手段,捍卫国家利益,保障国家的经济稳定、发展和繁荣,使重大的经济利益免受损失,使经济发展大局不被打乱,在国际竞争中能争取有利地位和良好的外部环境。③
l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吉尔平(Robert Gilpin)却另有说道,经济安全是“经济竞争力及其带来的相应的国际政治地位和能力。”④
由此可见,经济安全是一个内容丰富、内涵深刻、难以准确界定的概念。然而,笔者认为,对一个概念或观点的定义,必须与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大环境相适应,即要把这个概念放在时代背景中去考察。因此,准确界定经济安全的概念,必须从国家综合安全的概念入手,立足于当今时代背景的大前提,即经济全球化这一历史背景进行分析。据此,正确理解和把握经济安全的内涵,必须包含以下四个基本要素。
第一、 经济安全是国家综合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冷战前,传统的国家安全观认为,国家安全首先是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经济安全仅从属于军事安全。冷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世界各国都把经济安全置于国家安全的首位,提出综合安全观。综合安全观认为,国家安全不仅包括传统安全,同时还包涵“新”的安全内容,如经济安全、生态安全、文化安全、社会矛盾与安全等等。因此,当今时代的国家安全应包括两方面,一是保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受侵犯和威胁;二是维护国家安全不受侵犯的行为能力。显然,对于任何国家而言,其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是经济基础,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安全某种程度上决定政治或军事是否安全,因此,保护国家经济基础不受外来破坏和威胁固然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二、 经济全球化中的经济安全问题。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根本特征,著名经济学家约翰.H.邓宁言道:“除非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国经济的生存和发展受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主权国家对本国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实施有效控制、保护的能力实际上减弱。而经济相互依存和相互获利的前景,并没有改变主权国家的作用和国家利益的排它性质,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国家间的不平等竞争与不信任。世界各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实践表明,经济安全与经济全球化特别是对外开放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即当对外开放度较低时,如在完全闭关锁国阶段,国家安全一般是政治(军事)安全,几乎不存在经济安全问题,国家经济绝对安全;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提高,一国经济安全程度也在逐步增强,但达到一定限度后,如果继续提高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安全问题就逐步突出,国家安全也由单纯的政治安全转为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并列,甚至要以经济安全问题为主,一国经济安全程度不是提高而是下降,直至国家经济绝对不安全。(详见表2.1)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下,如果擗开这一背景而单纯地看待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是难以想象的,只有客观地认识经济全球化及由此带来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才能全面地把握和理解经济安全。
表2.1 对外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程度的关系
对外开放程度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0
低
合理适度
过高
100%
国家经济安全程度
安全
逐步增强
最佳状态
下降
不安全
第三、 &n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