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扬州传统民歌与扬州新民歌的比较研究(4)

2013-10-15 02:02
导读:l、扬州传统民歌的旋律特点。扬州传统民歌的旋律有典型的苏北旋律特点,刚柔相继。可以归纳为以下种类:俗瞳杂调。俗曲是明清时期流传下来的,经

  l、扬州传统民歌的旋律特点。扬州传统民歌的旋律有典型的苏北旋律特点,刚柔相继。可以归纳为以下种类:俗瞳杂调。俗曲是明清时期流传下来的,经过较大程度艺术加工,较为定型,并演变成特定的曲牌,如《鲜花调》、《八段景》、《虞美人》等。而杂调则是指人们在劳动之余或节假El,用于消遣、娱乐的小曲,如《闹红灯》、《眼看到重阳》等。此类传统民歌的旋律特点是以级进为主,音乐起伏不大,音域较窄,曲调短小精悍、委婉动听。歌舞小调。扬州传统节日里,民间歌舞盛行,通常流行的有“花鼓”、“花船”、“送麒麟”等,此类歌舞小调节奏欢快跳跃,旋律生动流畅,常在音乐进行中运用润腔、大跳、衬腔等手法,以增强歌曲的舞蹈性及轻松欢乐的气氛。田秧号子。扬州周边农村插秧时流行的一种栽秧歌,曲调舒展悠长,音域宽广,词曲较为固定,衬词衬腔极有特色,如《撒耥子撩在外》中运用了夹衬和以衬应和,不仅增添了音乐的生动性,还促成了旋律紧凑流畅,借衬腔使音域增宽,音调更加明亮舒展,颇具田园风味。

  2、扬州新民歌的旋律特点。扬州新民歌的曲作者们的新创民歌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充分借鉴传统民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又大胆运用现代作曲技巧,使新民歌的旋律更具时代性、歌唱性和戏剧性。改编后的小调类旋律特点:改编后的小调类,非常注重在原曲的基础上,加入能够体现时代气息的旋律音调,常使改编后的曲调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众面前,充满活力。《高邮西北乡》原是一首叙事性小调,旋律简朴、自然,改编后的曲调在“穿眼”处和第三乐句结尾前两小节,采用了旋律扩充的手法,旋律进行以新鲜的“叠句”音调、疏密结合的节奏把音乐推向了一个闪光的亮点,使人耳目一新,结束句更以一个八度大跳穿插其间,不但生动有趣,而且与前面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使音乐更加丰富、耐人寻味。《闹元宵》这首民歌是根据扬州传统民歌《虞美人调》填词改编的,原曲的歌词是情歌题材,改编后的题材为讴歌农村正月十五闹元宵、舞龙灯、放焰火的欢乐场景,旋律走向一改原来的缠绵深情而变为情绪热烈、欢快、跳跃,整首歌曲融入了鲜明的时代气息,而末乐句增加的短衬腔“喂呀呀子喂”夹于句中,既突出了旋律的地域特征,也塑造出了扬州方言独特的艺术个性。《杨柳青》是一首运用大量鲜明扬州方言特点的衬词衬腔的小调,这些衬词衬腔的运用,使旋律显得格外生动活泼,欢快爽朗,也使音乐情绪得到了充分的渲染。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改编后的田歌类旋律特点:改编后的田歌类民歌,大多数将“一领众和”的歌唱形式改为独唱形式,更多地融入了音乐材料的灵活性,音域更为宽广,旋律也增强了抒咏性,使得改编后的田秧歌在保留原民歌的风格和韵味外,更富有歌唱性。如:《石榴熟了张嘴笑》(《黄黄子》)、《纸糊灯笼肚里明》(《芦里芦柴花》)、《巧手绣出好春光》(《啊里格三垛》)、《拔根芦柴花》等。
  改编后的歌舞类旋律特点:改编后的歌舞类民歌通常加锣鼓打击乐,衬词衬腔的穿插使音乐充满活力,旋律往往是歌唱性与戏剧性相结合。比如《闹新年》采用了打花鼓中的《种大麦》调改编的,是一唱一和的“打对子”形式,旋律采用了词急字密的腔体方式,十分紧凑。而另一首改编后的歌舞类民歌《送夫参军》(《剪剪花调》)为了体现作品的欢乐气氛,这首作品以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x)()()(或XXXXx)贯穿全曲,歌中多次运用了特性音#4,使旋律色彩新颖多变,音调让人感觉别具一格。贯穿的节奏型和特性音融为一体,形成了非常独特的风格。

  三、扬州传统民歌与扬州新民歌的传播渠道比较
  根据传播媒介的不同,扬州民歌传播的漫长历史可以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口头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和电子传播阶段。从扬州民歌的传播渠道的变迁来看,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社会结构是直接影响民歌传播渠道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因素。扬州传统民歌和新民歌分属于两个新旧不同的历史时代,传播渠道有着质的差别。
   (一)扬州传统民歌的传播渠道
  扬州传统民歌主要是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最原始的方式进行传播。那么,扬州传统民歌在一无曲谱,二无广播、三无电视等传媒条件,也没有汽车、飞机等新交通工具的时代,竟然使一部分传统民歌能在全国范围内流传,甚至有些还远渡重洋,这些都与扬州传统民歌本身的价值和所处的人文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当然,扬州传统民歌在传播过程中,也受到一些传播条件的制约,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1、扬州传统民歌自身易于传播的特点。扬州传统民歌有很多在民间广为流传,产生了许多变体,如著名的扬州小调《茉莉花》在河南商城、甘肃泾川、江西南部、山西祁太、辽宁长海、河北南皮、山东长山都有同名的《茉莉花》;而苏南的《紫竹调》、江西的《八月桂花遍地开》则是扬州传统民歌《八段景》的变体。这种跨省份的民歌传播充分说明了扬州传统民歌有容易上口,优美而流畅的旋律,音乐形态也易为群众所接受,这就是说。这些民歌大多都有速度适中、结构精练、音域不太宽、易于传唱的特点。
  2、扬州传统民歌所处的人文环境。扬州传统民歌的传播还有赖于扬州这座历史名城所特有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扬州地处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得天独厚的水陆交通枢纽,为扬州传统民歌提供了重要的传播条件,而商业的繁荣、青楼酒肆的发展,也使~部分传统民歌通过各种商业渠道和卖唱的艺人而流向各地。
  3、制约扬州传统民歌传播的因素。首先是方言因素的制约,我国分为七大方言区,扬州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准确地说应该是江淮方言区。所以,在有些方言区扬州传统民歌就难以流传,比如粤语地区、客家语地区、闽南语系地区。第二是交通闭塞的制约,在扬州有些落后的乡村由于缺少交通工具,传统民歌也难以流传。第三是传承方式落后以及文化教育滞后的制约,由于扬州传统民歌主要是口头传播,而在旧时代,人民缺少文化,一些传统民歌得不到及时的记录,往往像风一样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少数精品能够继续在民间流传。
  (二)扬州新民歌的传播渠道
上一篇:浅谈歌曲手风琴的即兴伴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