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扬州传统民歌与扬州新民歌的比较研究(5)
2013-10-15 02:02
导读: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扬州新民歌的传播渠道发生了质的变化。 l、传承方式的改变。扬州新民歌由于专业文艺工作者的加入,改变了口头传播的
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扬州新民歌的传播渠道发生了质的变化。
l、传承方式的改变。扬州新民歌由于专业文艺工作者的加入,改变了口头传播的方式,完整的谱例拓展了扬州新民歌的传播渠道;而大中小学课堂教学也成了扬州新民歌传播的最佳渠道;举办民歌大奖赛以及专场演出等,更为扬州新民歌提供了广阔的传播渠道。
2、传媒渠道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五、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是通过报刊、广播、陈列馆等传播渠道,八十年代以后则进入到了电视、网络等大众文化传播产业,使扬州新民歌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3、各种平台的建立。随着扬州新文化进程的深入,扬州搭建了各种平台——招商引资、旅游开发、文化交流等,这些活动的蓬勃开展,使扬州新民歌的传播渠道更加通畅。《拔根芦柴花》、《数鸭蛋》、《杨柳青》等扬州新民歌好像长上了翅膀向世界各地传送。
民歌的发展往往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着多方面的社会、文化背景。一般说来,就扬州传统民歌与新民歌所处的时代、经济发展情况、人口规模和社会环境而言,扬州传统民歌与新民歌既有许多共同的特性,但也确实存在着很大差异。通过对扬州传统民歌与新民歌音乐文化现象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首先,扬州传统民歌有“本土性”特征,而扬州新民歌则具“继承性”特征;其次,扬州传统民歌有很强的“原创性”,而扬州新民歌则有很多具有“改编性”特点。总的说来,扬州传统民歌具有很强的扬州地方特色,既为扬州新民歌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又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宝库做出了有益的贡献。从音乐文化的发展来看,扬州传统民歌在音乐资源方面有着很大的挖掘潜力,而扬州新民歌的继承、吸收,对于扬州民歌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继承、吸收必须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发展又必须保持扬州民歌的地方特色,这样才能将扬州传统民歌与新民歌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扬州这一枝文化奇葩一代一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