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摘要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是一篇阐述宇宙生(3)

2013-05-17 01:13
导读:四、从《庄子》、《吕氏春秋·不二》等传世先秦文献考察《太一生水》及其与简本《老子》甲乙丙在哲学内涵上有紧密的关联性 在传世文献中,《庄子》


四、从《庄子》、《吕氏春秋·不二》等传世先秦文献考察《太一生水》及其与简本《老子》甲乙丙在哲学内涵上有紧密的关联性

在传世文献中,《庄子》和《吕氏春秋•不二》是较为精当地论述老聃学术旨趣和记录老聃思想的典籍,这些典籍的作者距离老聃生活的时代近,他们的记载对于我们研究《太一生水》与老聃的关系是弥足珍贵的资料。虽然《庄子》中有不少寓言存在,但随着出土资料的增多,《庄子》有些记载的真伪性需要重新探讨。

《太一生水》所言“尚水”“重名”和“贵弱”以及道“周而复始”的运动规律等思想本是春秋时期老聃的主流学说。有关问题我在《〈太一生水〉乃老聃遗著》中谈过一些不成熟的看法,现在作进一步的考察。

《太一生水》在叙述宇宙生成时开头便是“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后又说“太一藏于水”,这种以水参与生成过程的宇宙观,在古代哲人的思想中是非常独特的。我们看《庄子·田子方》所记老聃和的一段对话: ;

孔子见老聃,……(老聃)曰:“尝为女议乎其将: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为之纪而莫见其形。消息满虚,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日有所为而莫见其功。生有所乎萌,死有所乎归,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其所穷。非是也,且孰为之宗!” ……(老聃)曰:“……夫天下也者,万物之所一也。得其所一而同焉,……且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夫孰足以患心?已为道者解乎此。”孔子曰:“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偃至言以修心。古之君子,孰能脱焉?”老聃曰:“不然。夫水之于 也,无为而才自然矣;至人之于德也,不修而物不能离焉。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 ;[6](P.4579) ;

这是老聃向孔子阐述自己的宇宙生成论,它与《太一生水》相比,有以下四点在思想上相对应:其一,把天地相合视为宇宙发生的开始, 《庄子·田子方》言“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为之纪而莫见其形。” 正是《太一生水》中“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 其二,“一”为万物之起源,“夫天下也者,万物之所一也。得其所一而同焉”是“太一”生物思想的萌芽。其三,“水”为万物生成之辅助物,“夫水之于 ; 也,无为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而才自然矣”,《说文解字》云“ ,激水声也,从水勺声。井一有水一无水谓之 ; 。” [13](P.230)老聃以水为喻,倡“无为而才自然”,正是《太一生水》中水“反辅太一”和为太一提供藏身之场所自己却不生物的思想。因此,楚简《》甲、丙都云“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敢)为”。其四,宇宙运行规律的特点,“消息满虚”和“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其所穷”。“消息”者,事物的运动也,“满”者,盈也,“虚”者,缺也,正是“一缺一盈”;“反”者,返也,“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其所穷”就是“周而又始”。而《•知北游》记载老聃对所言“道”的“周而又始”的运动规律更为显明: ;

孔子问于老聃曰:“今日晏闲,敢问至道。”老聃曰:“……夫道,杳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略: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渊渊乎其若海,巍巍乎其终则复始也。运量万物而不匮,则君子之道,彼其外与?万物皆往资焉而不匮。此其道与?” [6](P.4582) ;

老聃在述说了宇宙的起源和万物的开显生发后,指出了道的运行规律是“渊渊乎其若海,巍巍乎其终则复始也”。 “返也者,道动也”,往复循环永不停息是道运动的规律。《太一生水》在顺叙了万物生成后又着墨较多地进行了逆向追述,其目的一是为了彰显太一(即道)的本源和本体作用,二是为了突出太一(即道)的“周而又始”的运动规律。《庄子•知北游》中“运量万物而不匮”和“万物皆往资焉而不匮”显然是说道的神奇功能,与《太一生水》中“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不能厘,阴阳之所不能成”相对应,正因为如此,依托于道,才会达到“事成而身长”和“功成而身不伤”的效果。

郭店楚简的出土也证明了孔子南之沛见老聃的真实性。《庄子·天运》载:;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老聃曰:“子来乎?吾闻子,北方之贤者也!子亦得道乎?”孔子曰:“未得也。”老子曰:“子恶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度数,五年而未得也。”老子曰:“子又恶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阴阳,十有二年而未得。”老子曰:“然,使道而可献,则人莫不献之于其君;使道而可进,则人莫不进之于其亲;……然而不可者,无它也,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由中出者,不受于外,圣人不出;由外入者,无主于中,圣人不隐。名,公器也,不可多取。……以富为是者,不能让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6](P.4563)

孔子所言求之而未得的“度数”和“阴阳”实际是与宇宙起源之“道”有关,老子则向他解释了“道”不可求得的原因“使道而可献,则人莫不献之于其君;使道而可进,则人莫不进之于其亲;……然而不可者,无它也,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由中出者,不受于外,圣人不出;由外入者,无主于中,圣人不隐。”这恰是楚简《老子》甲“道恒亡名。朴虽微,天地弗敢臣。侯王如能守之,万物将自宾”;而他说的“名,公器也,不可多取。”则与楚简《老子》甲“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相合;《太一生水》也突显了重名思想“道也其字也,请问其名?以道从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长;圣人之从事也,亦托其名,故功成而身不伤”,正是老聃告戒孔子“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话语之义。

因此,愚以为《庄子》一书记载的上述几次孔子与老聃的会见论道是真实可信的,并且思想上是老聃《太一生水》的酝酿,时间上是老聃准备归隐之前。

《太一生水》第二段对中国地势的描述似乎是为说明“天道贵弱”作铺垫,这也是原始“明天理以推人事”的学术主旨。《吕氏春秋•不二》载“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6](P.2737)孔、墨学说姑且不论,我们看老聃、关尹的思想。这里说得清清楚楚:“老聃贵柔”,“柔”者,“弱”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在整个郭店楚简道家著作里老聃“尚柔贵弱”的思想表现得明明白白:楚简《老子》甲“以道佐人主者,不欲以兵强于天下。善果者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弗伐,果而弗骄,果而弗矜。是谓果而不强,其事好。” 贵弱而不逞强,则做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个好的结果。楚简《老子》甲“闭其兑,塞其门;和其光,同其尘;畜其赂,解其纷;是谓玄同。”是从人生观上讲贵弱的行动和要求,这样才符合“道”的特征;楚简《老子》甲“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这不是《太一生水》“天道贵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于强,责于……”吗?“关尹贵清”,“清”者本义为“水清”,但想来更可能是“静”之通假字,从义理上来说与《太一生水》所云应是两种路向。

上一篇:回顾和评述汉代以降中国儒学思想发展的,总体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