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
; 再次,焦循《易图略》把《周易》象数体系视为一个比例形式,并以甲乙丙丁等符号来替代卦爻和计算。焦循虽然已经领悟到符号系统对于处理演绎方法的作用,但也决定了他必然把《周易》象数体系看成是一个封闭的体系。由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有限数量,经过由大到小的不断割分,本来由阴阳两两爻可以显示无限多的图象因此被僵化成某种图式,导致了焦循必然采用类比推理的求《易》方法。
; 类比推理,它是数学中一种逻辑推理方法。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对象有一部份属性相似,推导出这两个对象的其他属性类似的一种推理方法。类比推理大致须经过三个阶段:一,根据目标系统的已知信息,寻找出一个与之相似的类比系统。确立起目标系统与类比系统之间的相似关系。二,将掌握类比系统的相似,经过适当而巧妙的变换,使之成为目标系统的相似材料。三,根据来自类比系统和目标系统的相似材料,进行逻辑地推断出被认作是关于目标系统的新知识。这样,整个类比推理的过程就随着目标系统上新信息的获得或做出关于目标系统的未知信息的推测而结束。三个阶段的顺序运行就构成了类比推理的动态结构。其实,类比推理方法,它在很大程序上取决人的意图和着眼点。焦循《易图略》中的“旁通”、“相错”和“比例”,就是根据卦爻之间的种种关联,推求其其共性。它所依赖的是已有的知识体系,它与目标系统只具有相似关系。也正因为此,一旦知识系统被确定为类比系统时,就必然根据目标系统上所展示的已知信息对其进行重新整合,并用恰当的来表达。在这种整合和表达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使用任何手段不断地进行论证,其中不乏包含研究者的主观因素和直觉颖悟,另一方面还需要有胆识的引伸以及绝妙纯熟的知识技巧与研究者本人灵活、开放的思维方式等等。因此,易学的哲学意义也就被逻辑推理的工具价值所取代。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 焦循的易学,在清代特别是乾嘉时期的汉《易》研究领域中,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特例,但它所展现的意义,却是中国易学哲学史上值得探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1]焦循.雕菰集[M].文选楼全书[Z].
[2].论语[M].十三经注疏[Z].北京:中华书局,1980.
[3]牟宗三.周易的自然哲学与涵义[M].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8.
[4]焦循.易话[M].焦氏丛书[Z].
[5]焦循.易广记[M].焦氏丛书[Z].
[6]焦循.易图略[M].焦氏丛书[Z].
[7]王夫之.周易内传[M].船山全书[Z].长沙:岳麓书社,1996.
[8]王念孙.经义述闻[M].清高邮王氏遗书本.
[9]朱骏声.传经室文集[M].求恕斋丛书[Z].
[10]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3.
[11]熊十力.原儒[M].十力丛书[Z].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