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只要稍稍客观地检阅一下《易》学发展的,就(3)
2013-05-31 01:08
导读:"破除迷信"的口号尽管喊,可是迷信行为还是大量地存在,生命力异常活跃。我甚至有人越来越迷信,越来越相信命运的感觉(信命与迷信是两码事,此不
"破除迷信"的口号尽管喊,可是迷信行为还是大量地存在,生命力异常活跃。我甚至有人越来越迷信,越来越相信命运的感觉(信命与迷信是两码事,此不具论),引得江湖术士到处招摇撞骗,蛊惑人心,不止骗人钱财,甚至以排八字算命,活拆夫妻之事竟又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生。穿着西装拜菩萨,虔诚地从竹筒内抽出灵签一枚,根本就成不了鲁迅所谓的讽刺了。那种认为破除迷信最有效的方法,乃在提高社会的生活条件;或者科学发达了,自然不迷信鬼神,不相信命运;或者高的人不相信命运,不会去卜筮,文化低的人方相信命运,才会根据占卜决定自己的行为。等等。笔者经多年的观察、探讨与,发现并非如此。直到现在,人类仍然是既在破除某些迷信,又在不断地制造以各种形式出现的新的迷信,致使笔者在脑海中经常浮现出的名言?quot;人之迷,其日固久。"
占卜行为是那样的难以消失,说明它自有本身的文化功能。我们见到,一切本能与情绪,以及一切的实践活动,都可能使人碰壁。他在智能上的缺憾及有限的观察力与解决能力,都使得他的能耐在一发千钧的时候产生错误导向。可是人类的机体亦在此等场合急觅应变的手段。巫法乃抓住人类惘然不知所措而又急待解决的刹那间使之落入圈套,取得其信仰而指挥其行为,还把这种信仰与行为放到永久的传统形式里去,从而使之有了标准。;
占筮亦是供给人们一种现成的仪式行为与信仰,一种具体而实用的工具,使人于迫急之际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果断地渡过难关,它使人能够进行重要的事功而有信力,有时甚至靠它显示公正性,使人保持平衡的态度与精神的统一。不管是在盛怒之下,是在怨恨难挡,是在情迷颠倒,是在念灰思焦等状态之下,卜筮的功能在使人的精神上的乐观仪式化,提高希望胜过恐惧之类的信仰。它似乎给人以更大价值,是自信力超过犹豫的价值,坚持与有恒超过动摇的价值,乐观超过悲观的价值。这也可以说是具体化了的痴情希望,愚不可及?quot;崇高"希望。但这并不可笑。这只是人之自我异化。
大学排名
东汉伟大思想家王充于《论衡·卜筮篇》论曰:
夫人用思虑,思虑不决,故问蓍龟。蓍龟兆数与意相应,则是神可谓明告之矣。时或意以为可,兆数不吉;或兆数则吉,意以为凶。夫思虑者,已之神也。为兆数者,亦已之神也。一身之神,在胸中为思虑,在胸外为兆数。犹人入户而坐,出门而行,行坐不异意,出入不易情。;
此论与费尔巴哈"人创造了上帝"之说同旨。王充并搜集古人反异化的生动例子加以论述,上面所举吕尚推蓍蹈龟,即其一例。又如:
鲁将伐越,筮之,得’鼎折足’(农按:此鼎卦九四爻辞)。子贡占之以为凶。何则?鼎而折足,行用足,故谓之凶。占之以为吉,曰:’越人水战,行用舟,不用足,故谓之吉。’鲁伐之,果克之。
王充并二例论之曰:"周多子贡直占之知,寡若孔子诡论之才,故睹非常之兆,不能审也。世因武王卜无非而得凶,故谓卜筮不可纯用,略以助政,明己不得专。"王充的"略以助政"似从荀子"卜筮然后决大事","以文之也","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天论》)的"文之"论出。
"文之"与"助政"的思想也反过来为神道设教开启了大门。而以"真命天子"自诩的神道设教指天画地,莫不对当时的政权构成威胁,从陈胜到洪秀全,何可胜举。
十一年前,笔者撰写《周易占筮学》,即企图利用《周易》这部占筮与、学混在一起的古代典籍,还其咨询的本来面目,以为可以得到一般的阅读所不能有的效果。从反馈的情况看,效果的确有一些,但始料未及的是引来了几百封要我为之算命的信,此类信我当然一封未回,但恪守保护他人隐私的原则,只是在《文汇报》发表了《周易应是咨询文化》公开作答。然直至现在,此类信还是络绎不绝,并要我对他们讲真心话。从这些信中使我了解到不少的社会现象与状态,我除借此机会再度引用古罗马哲学家安东尼?quot;有人求神希望得到某个女人,但是你最好求神让自己没有这个念头"这句话作答外,更添上一句:"直到现在,我还未曾听得一句比’人总是要死的’这句话更真的话。"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