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四 刘鹗《〈道德经〉序》中所引资料的来源
刘鹗《〈道德经〉序》中所引用的晴峰夫子平日口授的两段话,其资料来源看来就是《关于刘鹗手记〈道德经序〉的作者问题》之作者转抄的《张氏遗书》所录《道德经序》的祖本,这两篇序在引用资料的来源上应有同源关系。近年来,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正在影印出版《太谷学派遗书》[8],其中的若干抄本[9]的版本、源流、演变、收藏情况、真伪和可靠程度等尚待认真详细的考证研究。假如《关于刘鹗手记〈道德经序〉的作者问题》之作者转抄的和由出版社影印的《张氏遗书》中所录的《道德经序》未被人进行过类似变“批圈”为“批注”式的篡改而确系原貌[10],下面方可以进一步作些探讨。
(一)《张氏遗书》所录《道德经序》祖本的时间问题
据序末所署“同治癸亥七月甲子日”可知,此序作于同治二年七月二十日,即公元1863年9月2日,早于同治五年发生的“黄崖教案”。是年,李晴峰五十六岁。《龙川夫子年谱》曰:“师教人以致知、格物为本,尝取二氏譬喻,以转识成智为致知,以心息相依为格物,亦窃比老彭之意。”这段话与刘鹗手记所录晴峰夫子《详注道德经》要义中“儒、释、道三教杂糅”的思想特点若合符契。李晴峰《详注道德经》应完成于此时或稍前,而《张氏遗书》所录《道德经序》的祖本则作于此时。
(二)《张氏遗书》所录《道德经序》祖本的作者问题
据序末所署“真州□□□沐手敬序”可知,序文的作者是“真州”[11]人,与李晴峰、张积中是同乡,姓名共有三个字。序文的作者称李晴峰为“夫子”,并以晚学的口吻署“沐手敬序”,其作品又有资格收入《张氏遗书》,当时完全符合这些条件又有据可考的人唯有张积中之子张少陵。张少陵,字“道生”,是李晴峰夫人张孺人的堂侄,与李晴峰关系密切。他早年从学于晴峰夫子,“登龙门”后,“官山东令”。《龙川夫子年谱》“同治四年”记载有张少陵与李晴峰的交往,这已是作序两年之后的事了。一年后发生了“黄崖教案”,张积中全家遇难。《张氏遗书》中所收的应不只是张积中的作品,同时亦包括“张氏”家族中其他人的作品,如其子张少陵的这篇《道德经序》。
晴峰夫子的《详注道德经》完成后不久就发生了“黄崖教案”,他的这部由其高足弟子兼内堂侄、“黄崖教案”的“罪魁”、前山东令张少陵作序的大作还能公开流传吗?笔者认为,这应是此书鲜为人知、不见著录的主要原因。
(三)刘鹗《〈道德经〉序》与张少陵序文的关系
发生“黄崖教案”三十年之后,至光绪丙申年[12],晴峰夫子仙逝已十一个春秋,但“黄崖教案”的阴影仍未散尽。刘鹗用张少陵为晴峰夫子《详注道德经》所作序文中的有关材料[13]重作了一篇《〈道德经〉序》,这就是我《刘鹗手记考释》中所录的《〈道德经〉序》。这篇序是刘鹗作的,其中以“拿来主义”的方法使用了张少陵那篇序文中有关晴峰夫子的材料。特别要说明一句,老残先生和我都从未认为是当时已经去世了十一年的晴峰夫子作的这篇序。张少陵是为晴峰夫子《详注道德经》作的序,而刘鹗则是为自己所引录的晴峰夫子《详注道德经》中的要义作的序,故其序末云:“敬将晴峰夫子《详注道德经》之义意爰识之,并为之序。”所以,尽管这两篇序所用的资料有渊源关系,却分明是两篇各自独立的序文,决不能混为一谈。
五 结束语
以上关于刘鹗手记《〈道德经〉序》和《张氏遗书》所录《道德经序》的有关论述,不当之处,谨请海内外专家和学界同仁批评指正,亦欢迎《关于刘鹗手记〈道德经序〉的作者问题》之作者继续匡谬订疑!
[1] 作者高正,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江苏泰州人,1954年生。著作有《诸子百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11月出版)、《〈荀子〉版本源流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4月出版)等,主要论文有《郭店竹书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定位棗兼论屈原与郭店楚墓竹书的关系》(《史》2000年第2期,对此文中排印讹误的《更正》见该刊2000年第3期第124页)、《〈楚辞〉窥管》(《中国哲学史》1999年第3期)、《老子的“道”与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哲学动态》1998年第9期)等。
[2]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11月版。
[3] 刘鹗后裔所保存的手抄孤本。
[4] 至于刘鹗在序中所引用的晴峰夫子平日口授的两段话,其资料来源见下文。
[5] “归群宝籍”四字是引用方宝川的原文。“籍”,手抄本《归群宝笈总目》原写作“笈”,我在下文保留了“笈”这个异体字。《归群宝笈》,原书散佚,其目录《归群宝笈总目》有抄本传世。这里,我和方宝川所依据的材料均为手抄本《归群宝笈总目》。
[6] 无论古人、今人,都不会这样。
[7] 《归群草堂语录》中有“刘铁云”的称呼。
[8] 共三集,已出两集。
[9] 包括《张氏遗书》等。
[10] 不妨先作如此假设。
[11] 今江苏仪征。
[12] 即公元1896年。
[13] 即晴峰夫子平日口授的两段话。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