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上博竹书《子羔》琐记(1)学毕业论文

2013-08-13 01:13
导读:文学论文论文,上博竹书《子羔》琐记(1)学毕业论文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马承源先生主编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与读者见面了。看着放大后的竹简照片,在赞叹楚文字精妙之余,也向竹简的整理者表示由衷谢意。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也就没有我们阅读的欢乐。今仅就《子羔》篇中的一些字提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还请专家指正。

《子羔》第二简“孔子曰:钤也,舜来于童土之田”。我们要讨论“钤”和“来”二字。

先看释为“钤”的字。简文作:

a

此字应当分析为从“金”,“匀”声,释为“钧”。“匀”旁的写法与包山楚简129、130“匀”字的写法同(《战国文字编》619页),与楚文字中的“今”或“今”旁形体有别(《战国文字编》331页“今”、977页“酓”)。因此,a应释为“钧”。

原书186页考释如下:

“钤”,子羔之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高柴,字子羔。”子羔,也称子高、子皋、季皋,春秋末年卫国人。“钤”字与今本文献对应者,只能是子羔之名;在简文内容中,与孔子对话者也仅有子羔一人。“钤”从金,今得声,古从今声字有不少音变,此字音读当与“柴”音相近,疑读若“岑”。……“钤”与“柴”为从纽双声,音近假借。

按:作者认为是子羔之名,这是正确的。“钧”似应读为“柴”。典籍中“徇”、“迅”二字相通,如:《史记·五帝本纪》:“幼而徇齐。”《集解》“恂,疾也。”《索隐》:“裴氏注未见所出,或当读徇为迅。” “讯”、“訾”二字相通。如:《礼记·学记》:“多其讯。”郑注:“讯或为訾。”“徇”字声符“旬”从“匀”声;“訾”、“柴”均从“此”声。因此,“钧”可读为“柴”,是子羔之名。

再看释为“来”的字。简文作:

b

此字原书隶作从“来”从“田”,读为“来”。按:《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乙1》“啬”字作:

c

b、c形体完全相同,b也应释为“啬”。

“啬”在简文中当读为“穑”。《说文》:“穑,谷可收曰穑。”“穑”在简文中用为动词,耕种。《书·盘庚》:“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孔传:“穑,耕稼也。”《盐铁论·错弊》:“古之仕者不穑,田者不渔。”简文“舜啬(穑)于童土之田”,意为舜在荒芜的土地上耕种。

《子羔》第八简“古(故)夫舜之德 其城(诚)贤矣,[上爪下禾](以下作d)(播)者(诸)畎亩之中,而吏(使)君天下而称。”我们要讨论的是“ d ”字。

此字隶作“ d ”是正确的。但认为“‘ d ’即‘番’字所从的声符‘采’,通假作‘播’或‘布’”(192页),则是错误的。《说文》:“ d ,禾成秀也,人所以收。从爪、禾。穗, d 或从禾惠声。”白于蓝先生认为“d  字上古确实兼具秀字的读音,应同时代表 d (穗)、秀这两个同义词”。“ d ”字多次见于郭店楚墓竹简中,如:《唐虞之道》8:“咸 d (由)此也。”《忠信之道》6:“君子弗  (由)也。”“d  ”均读为“由”。因此,《子羔》简文中的“ d ”也应读为“由”。《尔雅·释诂上》:“由,自也。”郭璞注:“自,犹从也。”简文“由诸畎亩之中”,意为从田亩之中。与《孟子·告子下》“舜发于田亩之中”义近。

《子羔》第十简:“契之母,又(有)[乚西] (乃、娀)是(氏)之女。”

原书195页考释:“又 [乚西] 是,读为‘有娀氏’。”非常正确。我们在这里补充一个通假的例证。《说文》:“[乚西]  ,惊声也。从乃省,西声。籀文 [乚西] 不省。或曰:[乚西] ,往也。读若仍。”典籍中“戎”“仍”二字相通。如:《左传·昭公四年》:“夏桀为仍之会。”《韩非子·十过》“仍作戎。”“娀”字从“戎”声。因此,“[乚西] ”可读为“娀 ”。

《子羔》第十一简:“观于伊而得之e叁也。”e原书未隶定,其字作:

e

战国文中“目”或从“目”之字作:

                        f      郭店·五行45“目”

                        g      陶汇4·15“看”

                        h      郭店·语丛3·30“亲”

战国文字中“氐”字或作:

                        i           《战国文字编》814页

e从“宀”与f同;所从的“  ”与g所从“目”形近;下部所从与i同。因此,e似可隶作“眡”,与《说文》“视”字古文同,释为“视”。

简文“视”似读为“帝”。“禔”、“祗”二字古通。如:《易·坎》:“祗既平。”《释文》:“祗,京作禔”。《墨子·非命上》:“祸厥先神禔不祀。”《天志中》禔作祗。“鍉”、“镝”二字古通。如《史记·陈杞世家》“销锋鍉”。《集解》引徐广曰:“鍉一作镝”。《说文》:“啻读若鞮。”因此,从“氐”声的“视”字可读为“帝”。简文“观于伊而得之帝三也”。“伊”是帝尧的母姓,“尧”《子羔》第二简称“伊尧”。详参该书186页。《大戴礼记·帝系》:“帝喾卜其四妃之子,而皆有天下。上妃,有邰氏之女也,曰姜原氏,产后稷;次妃,有娀氏之女也,曰简狄氏,产契;次妃,曰陈隆氏,产帝尧;次妃曰陬訾氏,产帝挚。”《子羔》简中帝喾 的前二个妃子,及后稷、契、尧都出现了。“帝三”即三帝,指哪三个帝,待考。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郭店简从“ ”之字考释(1)学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