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古典时代的政治权力与文学:区隔的逻辑(1)学(6)

2013-09-28 01:12
导读:注释 1布迪厄说:"国家是符号权力的集大成者,它成就了许多神圣化仪式,诸如授予一项学位、一分身份证、一件证书--所有这些仪式,都被一种权威的授
  注 释
    1 布迪厄说:"国家是符号权力的集大成者,它成就了许多神圣化仪式,诸如授予一项学位、一分身份证、一件证书--所有这些仪式,都被一种权威的授权所有者用来判定一个人就是她在仪式上被展现出来的那种身份,这样就公开地确定她是什么,她必须是什么。正是国家,作为神圣化仪式的储备银行,颁布并确保了这些神圣化的仪式,将其赐予了仪式所波及的那些人,而且在某种意义上,通过国家合法代表的代理活动,推行了这些仪式。因此,我对韦伯的名言加以改动,使它更具一般性,我认为,国家就是垄断的所有者,不仅垄断着合法的有形暴力,而且同样垄断了合法的符号暴力。"布迪厄:《实践与反思》,李猛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北京,1998年版,第302页。黑体字为原作者所加。
    2 例如接受美学认为读者也是作者,解构主义者如福科认为作者乃是一种功能性概念,文学社会学家如布迪厄认为独创者这一概念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一种发明,符号学家巴特甚至宣布作者已经死亡。
    3 Bourdieu,P.,In Other Words,(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1990),第138页。
    4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要运用元权力的立法形式将诗人当作小丑一样拒之门外,乃是中央集权权力通过剥夺文学的符号信誉亦即贬斥其符号资本(尤其是社会资本),以达到对它进行合法排斥目的的最好说明。
    5 时至今日,中国仍然存在着文人与学人的明显区隔,看一看上文提到的《断裂问卷》在何种程度上以学人为攻击的对象,就可以知道那些文人们在何种程度上意识到承受了这一区隔的压力。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6 见王充:《论衡》,《诸子集成》,第七册,上海,上海书店,1991年版,第274页。王充本人不同意这种观点,但显然,这种观点是一种流行的观点。参见附录部分对中唐古文运动的两副面孔即道学家面孔与文学家面孔的相关分析。
    7 沈约:《宋书》,第六册,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830-1831页。
    8 著名史学家郑樵也极力澄清文学家与史学家的界限,他说:"修书自是一家,作文自是一家;修书之人必能文,能文之人未必能修书。若之何后世皆以文人修书?"转引自钱钟书:《管锥编》,第四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275页。
    9 《全三国文》卷七,曹丕《与吴质书》,
    10 《颜氏家训·文章》
    11 《魏书·温子昪传》
    12 《宋史·刘挚传》有一种极端的说法甚至认为文学家的人品之恶劣,与其写作本身的特点有本质上的联系:"有一朋友谓余曰:’天下惟一种刻薄人,善作文字。’后因阅《战国策》、《韩子》《吕氏春秋》,方悟此法。盖模写物态,考核事情,几于文致、傅会、操切者之所为,非精密者不能到;使和缓、长厚,多可为之,则平凡矣。"转引自钱钟书:《管锥编》,第四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388页。人们诅咒中外文人该下地狱,可参见同上书,第二册,第687-688页。
    13 《颜氏家训·文章》
    14 转引自伯特兰·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何兆武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65页。
    15 奥古斯丁:《忏悔录》,周士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69页。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16 转引自伯特兰·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第422页。
    17 扬雄:《扬子法言》,《诸子集成》,第七册,上海,上海书店,1991年版,第4页。
    18 顾炎武在"《通鉴》不载文人"条中写道:"李应笃语予:《通鉴》不载文人。如屈原之为人,太史公赞之谓’与日月争光’,而不得书于《通鉴》。杜子美若非出师未捷为王叔文所吟,则姓名亦不登与简牍矣。予答之曰:此书本以资治,何暇录及文人?昔唐丁居晦为翰林学士,文宗于麟德殿召对,因而授予御史中丞。翌日制下,帝谓宰臣曰:’居晦作得此官。朕曾以时谚谓杜甫、李白辈为四绝问居晦,居晦曰:’此非君上要知之事。尝以此记得居晦,今所以擢为中丞。’如君之言,其识见殆出文宗下矣。"顾炎武:《日知录集释》,黄汝成集释,长沙,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928页。
    19 脱脱等:《宋史》,卷三百一十九,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0381页。
    20 关于这种符号排斥,最极端的例子之一可以在顾炎武的异端文学误国论中找到:"王伾之吴语,郑綮之歇后,薛昭纬之《浣溪沙》,李邦彦之俚语辞曲,莫不登诸岩廊,用为辅弼。至使在下之人慕其风流,以为通脱。而栋折榱崩,天下将无所芘矣。及乎板荡之后而念老成,播迁之余而思耆俊,庸有极乎?有国者登崇重厚之臣,抑退轻浮之士,此移风易俗之大要也。"顾炎武:《日知录集释》,黄汝成集释,长沙,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484页。
    21 就我们掌握资料比较多的中国古代社会而言,这种迫害可能是全方位的:从制定国家或地方上的政策法规对那些文学家进行肉体上的侵犯,到禁毁他们的作品,将他们贬黜为四民之外的被剥夺许多权利的另类种姓(例如剥夺他们参加科举考试的权利),以及,动员整个社会舆论,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2 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胡宗泽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95页。
    23 分别见Berle,A.,Power,(New York:Harcourt,Brace & World.Inc.,1969),第11、第10页。
    24 有关中世纪宫廷诗人及其恩主之间的关系,请参见:诺贝特·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第二卷,袁志英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84-96页。
    25 司马相如:《上林赋》,载《文选》,卷第八,第378页。
    26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距离感与文学家以文才自负的那种文人习性也有很大关系。
    27 鲁迅:《鲁迅全集》,第七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83页。
    28 词在发轫之初,作者大多是社会底层人。敦煌曲子词提供了一个旁证:"敦煌词曲数量很大。其中有温庭筠、李晔、欧阳炯词共五首,其余为无名氏之作。作者范围广泛,多属下层。"见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446-447页。王国维说:"杂剧之作者,大抵布衣,否则为省掾令史之属。……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见王国维:《王国维学术经典集》,上册,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60页。至于小说作者,尤其是白话小说作者,常常是没有取得什么身份的布衣。几部最著名的古典小说作者,其身世至今还大多是一个谜。
    29 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六卷,李兆林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550-551页。
    30 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六卷,李兆林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4页。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31 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六卷,李兆林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5页。
    32 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六卷,李兆林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448页。
    33 福科:《性史》,张廷琛等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137页。
    34 转引自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45页。
    35 转引自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下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7页。
    36 布迪厄认为,在法国,尽管巴尔扎克为小说带来了光荣,但是,直到左拉的小说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从而摆脱了它与报纸连载小说联系在一起的商业气息以后,小说这一文类才具有了高雅文学上的重要性。见:Pierre Bourdieu,The Rules of Art,, trans.Susan Emanuell,( 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1995),第114-115页。
    37 伏尔泰说:"拉伯雷在其乖张古怪、令人不解的书中,恣意发挥极端的愉悦和极度的粗野;他滥用博学、龌龊和无聊;以通篇蠢话的代价换取两页好故事。有几个具有刁钻古怪趣味的人热衷于对他的创作的所有方面加以理解和评价,但其余的民族嘲笑拉伯雷的玩笑并蔑视他的书。人们把他作为头号小丑加以颂扬,并为这么聪明的人这么不成体统的滥用智能而深表遗憾。这是一位醉醺醺的哲学家,他只是在大醉时才写作。"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六卷,李兆林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33-134页。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38 福科说:"沉默与隐秘是权力的庇护所,权力的禁令在这里生根;但它们也松动了权力的控制,并提供了较为模糊的宽容地带。"福科:《性史》,张廷琛等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99页。
    39 这种符号排斥,实际上是中国文学史的常识。但我们还是各举一例,以见其大概。关于词,对它不无同情的胡寅说:"词曲者,古乐府之末造也。古乐府者,诗之榜行也。诗出于《离骚》《楚词》,而《离骚》者,变风变雅之怨而迫、哀而伤者也;其发乎情则同,而止乎礼义则异。名之曰曲,以其曲尽人情耳。方之曲艺,犹不逮焉;其去《曲礼》则益远矣。然文章豪放之士,鲜不寄意于此者,随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也。"转引自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二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361页。关于曲,一位明儒在家训中写道:"今之鼓弄淫词,搬演戏文,不问贵游子弟,庠序名流,甘于俳优下贱为伍,群饮酣歌,俾昼作夜,此吴、越间极浇极陋之俗也。而士大夫恬不为怪,以为此魏、晋之遗风耳。岂知游风煽于外,淫风煽于内,闺门惭德,必从此起,始作俑者,其有帷薄之变乎?"王利器辑录《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72页。关于小说,钱大昕说:"唐士大夫多浮薄轻佻,所作小说,无非奇诡妖艳之事,任意编造,诳惑后辈……宋、元以来,士之能自立者,皆耻而不为矣。而市井无赖,别有说书一家。演义盲词,日增月益,诲淫劝杀,为风俗人心之害,较之唐人小说,殆有甚焉。"钱大昕:《钱大昕全集》,第七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503页。
    40 试举一例。李渔在《闲情偶寄》这部著名的戏剧理论著作的开头为自己订立的写作原则中,反复强调自己的动机是为了"点缀太平"、"规正风俗",他如是解释书名曰:"是集也,纯以劝惩为心,而又不标劝惩之目,名曰《闲情偶寄》者,虑人目为庄论而避之也。"李渔:《闲情偶寄》,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年版,第6页。他力辩自己写戏曲之类正是为了更好地达到劝惩人心的效果时,不自觉流露出了对于戏曲本身的某种心虚。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41 苏轼不是以诗为词吗?
    42 那首最不像曲的马致远的《秋思》难道不是传颂最广吗?
    43 鲁迅说:"屈原是’楚辞’的开山老祖,而他的《离骚》,却只是不得帮忙的不平。"鲁迅:《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44页。
    44 参见拙文:《略论对问体》,江苏,《东南大学社会科学论坛》,1996年第1期,本文探讨了对问体作为一种牢骚文学的亚文类其批判性的缺席。
    45 钱钟书选注《宋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0页。
    46 王利器先生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一书列举了元明清三代历朝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颁布的禁毁戏曲小说的禁令。
    47 王利器先生分官箴、家训、清规、学则、乡约、会章、舆论、因果报应等八个方面对此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资料纪录。
    48 朱元璋"御制"的大明律有如下一条:"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装扮者与同罪。其神仙道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引自王利器辑录《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3页。这条戒律清人以后基本上也继承了。
    49 试举一例。胡仔引《艺苑雌黄》说:"柳三变字景庄,一名永,字耆卿,喜作小词,然薄于操行。当时有荐其才者,上曰:’得非填词柳三变乎?’曰:’然。’上曰:’且去填词。’由是不得志,日与獧子纵游娼馆酒楼间,无复检约,自称云:’奉圣旨填词柳三变’。呜呼,小有才而无德以将之,亦士君子之所宜戒也。"胡仔:《苕溪渔隐词话》,载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171页。但是词毕竟比较接近诗,统治阶层对戏曲小说进行了范围更大、程度更深、力度更强的打击,无论是符号打击还是现实打击。其详细材料请参见王利器辑录的《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一书,该书分中央法令、地方法令、社会舆论三方面对此相关资料进行了史料辑录。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50 我们说的忽视是从一种大的原则意义上来说的,我们并不试图否认统治阶层对于低级文类的符号利用。朱有燉诗云:"尸谏灵公演传奇,一朝传到九重知;奉宣赍与中书省,诸路都教唱此词。初调音律是关卿,伊尹扶汤杂剧呈;传入禁垣宫里悦,一时咸听唱新声。"见王利器辑录《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页。此诗颇能说明这一点。当然另一方面,这种符号利用有时也可能是偶然的,在专制主义社会的情势下,统治者个人的好恶因素直接影响了某类文学作品的存在形态,例如莫里哀作品的际遇与路易十四的关系。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一书的前言中,王利器举出了大量的事实,说明了统治者是如何用戏曲小说来教育他们的皇子王孙,却禁止普通百姓看戏读小说的。
    51 福科说:"我们不应该再从消极方面来描述权力的影响,如把它说成是’排斥’、’压制’、’审查’、’分离’、’掩饰’、’隐瞒’的。实际上,权力能够生产。它生产现实,生产对象的领域和真理的仪式。"福科:《规训与惩罚》,刘北城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218页。
 

共6页: 6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李清照词中的淑女情怀(1)学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