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由《文心》、《孙子》看中国古典文论的源流和(3)

2013-10-01 01:13
导读:果决 《神思篇》赞扬“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通变篇》“赞曰:趋时必果,乘机无法”。《隐秀篇》说“万虑一交,动心惊耳
   果决 
    《神思篇》赞扬“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通变篇》“赞曰:趋时必果,乘机无法”。《隐秀篇》说“万虑一交,动心惊耳”。刘勰在这几篇所赞扬的趋时必果、应机立断,都是兵略的要领。吴起在《吴子·治兵篇》里也说“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相传是姜太公传下来的《六韬》,也和所有的兵书一样重视果决。《六韬·军势篇》里说“巧者豫,是以迅雷不及掩耳”。这一说法和《孙子·军争》的“难知如阴,动如雷霆”,意义相同。西方的朗吉努斯(Longinus)也把雷霆电闪用于《论崇高》中节如发机、动心惊耳的演讲术。他说“A well-timed stroke of sub limity scatters everything before it like a thunderbolt,and in a flash reveal the full power of the speaker"。朗氏所用的“a well timed stroke"和刘勰在《定势论》里引用《孙子·势篇》而说的以“机发矢直”,“矢激如绳”而“因利骋节”之意相呼应。庄子在《齐物论》里也用“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来解释“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的言辩斗争。《孙子·势篇》所说的“节”的另一义,注重物理上“时节”的功能。任势使人,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这个“势”,属于牛顿力学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转圆石于千仞之山”的“势”,是运用位能。“激水之疾,至于漂石”的“势”,是运用动能。时节越短,“节如发机”,则加速度越大,力量越强。这其实同于牛顿力学第二定律,也可以说是宇宙的通理,可用于武,也可以用于文。时下正流行的RISC(Reduced  lnstruction Set Computer)电脑设计,就是使用短节以增加总运算次数。虽然应用不完全相同,但用意则亦相类似。可见古今中外智术的运用,都不能脱离“人法天,道法自然”。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刘勰的《文心雕龙》文字精炼,懂得节约兵力。《文心》组织严密,篇章规范有如《孙子}所讲的“法者,曲制、官道、主用”,而不像是借用印度的“因明逻辑学”。刘勰的《文心》不仅哲思、文论、逻辑、智术集前人之大成,更以兵略健硕势理,开辟文论的新方向,真是“兵法文用”的典范。 
    文、艺创作里的兵略运用的实例: 
    《刘勰、<文心>与兵略、智术》(1996年1月) 
    中国书法的突破:东晋·卫夫人《七条笔阵出入斩砍图》 
    在东西文论史上,刘勰很可能是第一位把兵略战术融会变通,执术驭篇,有系统地运用到文艺创作理论分析上,并幸有文集传世的文人。但是把兵战刃弩的动势引申到艺术创作上,也许东汉的书法家蔡邕是东西艺术史上第一人。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更以妇流之身,允文允武,破天荒地把兵阵战势径写入《七条笔阵出入斩砍图》。其中“高峰坠石”和“劲弩筋节”则极明显出自《孙子·兵势篇》。卫夫人的《笔阵图》启发了她的“弟子”王羲之,写成《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和《又笔阵图》。其中把“纸笔墨砚”当作“阵刀甲城”,“心意、本领、结构、飚笔、出入、屈折”看成“将军、副将、谋略、吉凶、号令、杀戮”。简直就是旗帜鲜明地在讲兵法和作战。王羲之以兵法入书道,引以为秘,遗教子孙,千金勿传。羲之引融兵法以表述其笔势,难怪秀逸之中复有刚劲之气,为后人所不能及。元初杰出的文人书法家赵子昂在《兰亭跋》中称赞他“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其实也只看到纸上的气势,和古往今来绝大部分的文人一般,“去圣久远……未能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不知书圣笔法骨力的部分来源竟出自兵法和妇人!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唐太宗李世民自幼出入兵阵,论书法以兵法为骨干,“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论“磔”,则云“战”笔发外;说“点”,则云忌圆平,贵“通变”。清朝的曾国藩,文人领军,出生入死,曾说“作字之道,全以笔阵为主”。可见也是用兵法以解书法,因卫、王《笔阵图》而悟作字之道。又说:“读《孙子》‘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句,悟作字之法,亦有所谓节者;无势则节不紧,无节则势不长。”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体势》中说:“孙子曰‘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此意通之于结字,必先隐为部署,使立于不败而后下笔也。” 
    曾、刘二氏用兵法论书法,可能都受到《文心雕龙》的启发,而未明言。更可能是“天地间无往而非兵,羿得之以射名,秋以弈,越女以剑”,文武相通之处,英雄所见略同。古今豪杰泰能自兴,不以男女、词章、射弈、佛儒、文武智术而隔。 
    作诗如用兵 
    唐朝从日本来中国留学的遍照金刚在《文镜秘府论·论文意》里就说“夫置意作诗,即须凝心,目击其物,便以心击之,深穿其境”,“凡诗者,虽以敌古为上,不以写古为能”,“夫诗,有生杀回薄,以象四时”,遍照金刚身在佛门,用字遣词曰“击”,曰“敌”,用“生杀”,那都是兵家术语。这是无心(?)之一例。 
    唐朝的杜牧精诗善文,曾注《孙子》,时有卓见。论行文则说“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词采章句为之兵卫”,不负他兵法和文学上的胸襟造诣。 
    宋朝的词人姜白石论诗也用兵法,他说“一波未平,一波已作。如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复是奇,方以为奇,忽复是正;出入变化,不可纪极,而法度不可乱”,把《孙子》奇正通变化入文论,显出兵法和文学的关系似乎已普及到了“纯文人”都能接受的地步。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明朝的徐渭(文长),富兵略,曾参与抗倭战争及多种军事活动。他写的四出传奇杂剧《四声猿》,其中两首:一文,《女状元辞凰得凤》;一武,《雌木兰),以阐扬女子才能和讽刺当朝文武男不如女。他的剧作奇变脱俗,出类拔萃,让后之剧坛盟主汤显祖,佩服到词为之穷,恨不得“自拔其舌”,而不得不用军事术语说:“《四声猿》乃词坛飞将”。 
    清朝的叶燮论诗也以兵法为用,他说“诗而日作……如用兵然”。刘熙载在《艺概》里论文章之法式里也说“兵形象水,惟文亦然”,直承《孙子》而与《文心·书记》里的“管仲下令如流水,使民从也”相呼应。李渔在他的《闲情偶寄》里,就拈出“密针线……照应埋伏”和“审虚实”,以为作文要诀。就连写狐仙怪异的蒲松龄,也懂得把兵法应用到写作选材,像刘勰一样讲避实击虚之法,终以不同流俗,别变一格的《聊斋》传世。可见兵法已几乎普遍到了可被上层民俗文艺创作者接纳应用的程度。 
    至于蒲松龄的《大鼠》、《螳螂与蛇》,管同《记鸽》,薛福成写《蜘蛛与蛇》,更是以兵法记述动物间的“物性相制”。它们虽然是“短篇小说”,但趣味盎然,胜读达尔文朴素纪实的《物种起源》。

共5页: 3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论王维诗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之融合(1)学毕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