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馬承源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
[2]簡4與簡26當相連、連接處兩字當讀爲“童愚”,都是李學勤先生的意見。見李銳:《清華大學簡帛講讀班第三十二次研討會綜述》,“孔子2000”網站,2004年4月15日。http://www.confucius2000.com/qhjb/032.htm。
[3]“
[4]“汝”原作“女”,圖版尚存右上殘劃。原未釋。
[5]此簡由兩斷簡拼合,上段到“之”字,下段起自“宗”字。但連接處“為之宗
[6]“惑(宥)過
[7]“遷”字原釋為“
[8]“民”字原屬上為讀,恐非是。此處簡文跟上文所論“宥過赦罪”有關,係以山川日月星辰皆有過,來說明民亦必有過,故為政者對民要“宥過赦罪”。
[9]此“者”字下面還多出兩筆,且有合文或重文符號,或當釋讀為“者□”。
[10]簡27+15是我們新拼合的。此“問”字及下一“問”字本作“昏”,原讀為“聞”。“
[11]“此”字原釋為“出”。
[12]“迧”字見於郭店簡《緇衣》簡19、39,用為“《君陳》”之“陳”。原釋為“
[13]“
[14]以上一段簡17+簡11+13是我們重新拼合編連的。簡17簡尾與簡11簡首連讀,簡11下半加綴簡13,剛好成爲一支整簡。
[15]《後漢書·蔡邕傳》:“孝元皇帝策書曰:禮之至敬,莫重於祭,所以竭心親奉,以致肅祗者也。”可與簡文參讀。
[16]“喪”指喪禮。原釋為“
[17]“求(?)”字原釋為“華”,恐不可信。已有研究者表示了不同意見,見注2所引李銳:《清華大學簡帛講讀班第三十二次研討會綜述》。此字單從字形看跟楚文字中“逑”、“仇”所从聲旁(郭店簡《緇衣》簡19、43又包山楚簡138反)、作偏旁的“來”字和“
[18]以上一段簡6+簡23B+23A是我們重新拼合編連的。簡23原由兩段殘簡拼合而成,我們將其拆分開,上段編為23A,下段編為23B。簡6+簡23B正好拼合為一支整簡,再與23A簡首連讀,句式整齊,文義通順。
[19]此字與簡19“崩”字形同。原釋為“亞(惡)”。
[20]“
[21]“孚”聲字與“复”聲字常通,“孚”讀為“愎”,“愎過”見《呂氏春秋·似順》又《誣徒》等,意為堅持過失。《似順》云“世主之患,恥不知而矜自用,好愎過而惡聽諫,以至於危。”與簡文尤相近。“析”字從原釋文,大概是以其形為“
[22]簡20原由兩段殘簡遙綴而成,連讀文意並不通順。我們將其拆分開,上段編為20A,下段編為20B。簡20B見篇末。
[23]此字殘存最下面一部分,原釋為“也”,恐不可信。比較同篇“也”字下半即可知。
[24]“
[25]此處簡文有韻,定(耕部)、成(耕部)、人(真部)、政(耕部)真耕合韻。
[26]此字圖版上尚存殘劃。原釋文未釋。
[27]簡12簡尾完整,簡21簡首完整,連讀文義通順。
[28]“上下”作合文,“下”字圖版上筆劃有殘缺。原釋為“上人”。“復”與“報”音義皆近。“上下相報”見《大戴禮記·少閒》等。
[29]簡16與簡3有可能當拼合、連讀。相接處孔子所說“今汝相夫子”,可以解釋為謂仲弓作季氏宰、相季桓子。本篇附簡“夫子唯有舉,汝獨正之”之“夫子”亦指季桓子。今暫分開釋寫。
[30]“
[31]“
[32]“三害”疑即上文簡25仲弓所說“今之君子使人不盡其……”、20A所說“今之君子……難以入諫”,還有一處“今之君子……”的説法不見於簡文,可能就在簡12“……難爲從政”之上殘失部分當中。仲弓所說都是當時“君子”(有位者稱君子,此指君主。卿大夫對於家宰來説也是君主)的各種毛病,這些毛病對於臣下侍奉君主來説都是很不利的,故合稱之爲“三害”。孔子則在依次針對“三害”分別作了具體回答之後,最後勉勵仲弓以竭情盡質,庶幾三害可去。簡文文意至此告一段落,簡20B簡尾完整,當即本篇的末簡。簡16當即本篇倒數第2支簡。簡16背有篇題“仲弓”,按照竹書篇題的通例,排在倒數第2支簡也遠比排在全篇中間合理。
[33]此字原釋為“飪”,恐不可信。字似从“今”从“垔”,待考。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