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九晶
“六四 裕父之蠱,往見吝。”裕,指侍奉太過,遠遠超出其父之生活習慣,使其父不能適應。往,指前往侍奉之行爲。見吝,指其父因不適應而小有責備之義。
“六五
“上九 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帛書此爻作“尚九 不事王侯,高尚其德,兇。” 上博竹書缺,故無法揣摩與比較上博竹書與帛書之異同。今僅就帛書與通行本之差異,分別釋讀如下:按通行本,強調對父母盡孝是一件十分高尚的事情,即使因此而不能爲王侯效力也在所不惜。《象傳》對此稱頌道:“不事王侯,志可則也。”認爲這種不事王侯而孝敬父母的志向是值得效法的。帛書卻以一個“兇”(即凶字)的結局對這種“不事王侯,高尚其德”的主張提出警告,認爲不能以崇尚德行修養而與爲王侯效力相對抗。兩種版本的這一差異,事實上反映了西周時期士人在盡孝與盡忠上的兩難抉擇。或者,帛書本反映了西周時期《易經》卦爻辭的面貌,在當時孝敬父母與效命王侯二者相比較,前者的地位在後者之下。通行本反映的是戰國時期卦爻辭的面貌,這個時期,孝敬父母的觀念經過儒家的倡導,已經被看作是效命王侯的前提,甚至還被看作是士人獨立人格的一種表現。所以,帛書本的“兇”字被刪去掉。
由上述釋讀,可知蠱卦所記述的是西周早、中期關於侍奉父母的應有態度。此卦由於長期以來對蠱字的誤讀,使其本意被曲解。此卦的意義在於:它不僅爲我們瞭解西周時期侍奉父母在家庭生活與社會活動中的地位,也爲我們在探索以孝道爲重要內容的倫理思想的早期狀況提供了重要史料。
注:
① 徐錫台:《數與<周易>關係的探討》,載《周易縱橫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版。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