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内容提要】
『“岁星”正月贞于“陬訾”,“太岁”正在寅宫,是为寅年,太岁纪年名为“摄提格”;夏历建寅,正月为寅月,所以《离骚》“摄提贞于孟陬”的正确解释应为“我降生于寅年寅月寅日”』——周言的这个解译,解决了王逸、朱熹等前贤没有解决的问题。笔者对周言的解译,作了补充、完善。证明《楚辞》使用的是夏正。“摄提贞于孟陬”,是“岁星正月居于营室晨出东方”的缩写。它与帛书《五星占》:“岁星以正月与营室晨出东方,其名曰摄提格。”相合。与浦江清推算的,屈原生于前339年正月十四(寅年寅月庚日)相符。
【关键词】 摄提,摄提格,岁星,太歲纪年
一、引言
对《离骚》中“摄提贞于孟陬”的解释从古至今学者间的分歧很大。
王逸注曰:“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孟,始也。贞,正也。于,於也。正月为陬。”
朱熹《楚辭集注》辩驳說:“蓋攝提自是星名,即劉向所言‘攝提失方,孟陬無紀’,而注謂‘攝提之星,隨斗柄以指十二辰’者也。其曰‘攝提貞於孟陬’,乃謂斗柄正指寅位之月耳,非太歲在寅之名也。必為歲名,則其下少一‘格’字,而‘貞於’二字亦為衍文矣!故今正之。”朱熹據此推斷:屈原之降生,“日月雖寅,而歲則未必寅也”。
顧炎武(1613—1682年),反駁朱熹:“自《春秋》以下記載之文,必以日繫月,以月繫時,以時繫年。此史家之常法也”、“或謂攝提,星名,《天官書》所謂直斗杓所指以建時節者。非也!豈有自述其世系生辰,乃不言年而只言日月者哉!”(《日知錄》)
湯炳正引《周禮》曰:“凡男女成名以上,皆書年、月、日,名焉”,以證“古代禮俗很重視命名之禮”、“而在命名的同時必記錄誕生的時日,這時日必須是年、月、日三者齊全”。故朱熹以為《離騷》之“攝提”只紀月而不紀年,“不僅跟古代禮俗不合,也跟《離騷首段上下文義相乖離。”[《屈賦新探》齐鲁书社1984-02]
林庚说:“攝提是星名,孟陬是指夏历正月,这在古代天文历法上是非常明确的。”
欲了解“岁星纪年、摄提与摄提格”的问题,可看几篇相关文章:
1、“国学论坛”晋侯之臣(南京大学历史系周言)的《“摄提”考》见:
[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56440#22004-8-26]
《“摄提”考》从文献学的角度罗列了相关记载,并做了详细的解释和分析。其中对“摄提贞于孟陬”的解译,尤为精到。
2、潘嘯龍《論“歲星紀年”及屈原生年之研究》《安徽師範大學報》(社科版)1997(03)
http://www.artvine.org/forum/index.php?PHPSESSID=8ffb661e074f11c94cce4eca41a4a03f&topic=78.0
此文“对清代以来有关古代‘岁星纪年’及屈原生年研究的状况作了较为系统的清理,对诸家研究的进展、得失进行了评述。”值得一读。
3、周秉高《楚辞星宿考(上)》“‘摄提’考”[《光明日报》2007-07-06]
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ID=15638
周氏对“摄提格本又可称摄提”进行了辩驳;对《离骚》“摄提贞”,作了异与别人的解释。
4、林庚:“说‘摄提格’”,“摄提与孟陬”。[见《詩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P19;P32]
林庚先生对“摄提与孟陬”做了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其中不乏精辟之论。
拙文采诸贤之精华做一浅显综述,谬误不当(与诸贤无关),请指正。
二、文献记载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楚辞•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东汉王逸注曰:“太岁在寅曰摄提格”
《尔雅•释天》:“大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
《淮南子•天文训》:“太岁在寅,岁名曰摄提格,其雄为岁星,舍斗、牵牛,以十一月与之晨出东方,东井舆鬼为对。”
《淮南子•修务训》:“摄提、镇星(即土星)、日月东行,而人谓星辰日月西移者,以大氐为本。”东汉末乃至汉魏之际的高诱注云:“岁星在寅曰摄提”。
《史记•天官书》:“摄提格岁,太岁左行在寅,岁星右转居丑,以正月与斗、牵牛晨出东方,名曰监德。(《集解》:出石氏经文。)”
《史记•天官书》:“岁星,一曰摄提,曰重华,曰应星,曰纪星。营室为清庙,岁星庙也。”
《史记•历书》:“闰余乖次,孟陬殄灭,摄提无纪,历数失序。”
《五星占•木星占》曰:“岁星以正月与营室晨出东方,其名曰摄提格。其明岁以二月与东壁出东方,其名曰单阏。其明岁以三月与胃晨出东方,其名曰执徐……其明歲以十二月與虛晨出東方,其名為赤奮若。” [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中国天文学史文集•马王堆帛书〈五星占〉释文》科学出版社1978年4月版]
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五星占》,提供了战国时代已有岁星纪年“十二岁名”的证据。
《汉书•天文志》:“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岁星正月晨出东方,《石氏》曰‘名监(德)’,在斗、牵牛,《甘氏》在建星、婺女,《太初历》在营室、东壁。
《后汉书•张純传》:“摄提之岁苍龙甲寅”。
《甘氏星经》:“摄提格之岁,摄提(?)在寅,岁星在丑,以正月与建、斗、牵牛、婺女,晨出于东方为日,十二月入于西方,其名曰监德。”[李零主编《中国方术概观》之《开元占经》,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
《甘氏星经》:“岁星,他名曰摄提,一名曰重华;一名曰应星;一名曰经星。
《甘石星经》今已不存,唐《开元占经》多有辑录,虽非原文,多半不是伪托。
(二)“亢宿六星,恒星摄提”(昏建)
《史记•天官书》:“大角者,天王帝庭,其两旁各有三星,鼎足句之,曰摄提。摄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故曰摄提格。”[P188]
《汉书•天文志》:“.大角者,天王帝廷,其两旁各有三星,鼎足句之,曰摄提。摄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古曰摄提格。”
《汉书•五行志》:“星孛又及摄提、大角,从参至辰。”
《汉书音义》曰:“摄提,星名,随斗杓所指建十二月。”
《广雅》云:天地设辟,人皇以来至鲁哀公十有四年,积二百七十六万岁,分为十纪。
一曰:九头纪;二曰:五龙纪;三曰:摄提纪;四曰:合雒纪;五曰:连通纪;六曰:叙命纪;八曰:因提纪;九曰:禅通纪;十曰:疏仡纪。
《韩非子•饰邪》:“此非丰隆、五行、太一、王相、摄提、六神、五括、天河、殷枪、岁星,非数年在河西也。”
《淮南子•地形训》:“诸稽、摄提,条风之所生。”
三、相关问题
(一)、《离骚》以外的“摄提”。
1、《淮南子•修务训》“摄提、镇星、日月东行,而人谓星辰日月西移者,以大氐为本”。
《晋书•天文志》也有与此像似的描述:天了无质……摄提、填星皆东行,日行一度……
所载“摄提”与镇星(即填星、土星)并举,其行状应该是“岁星”。
2、《韩非子•饰邪》:“此非丰隆、五行、太一、王相、摄提、六神、五括、天河、殷枪、岁星,非数年在河西也。”
此例较难决断,因为《饰邪》所举十个名称中,神名(“丰隆”、“五行”、“太一”、“六神”)与星名(“王相”、“殷枪”、“五括”、“天河”、“岁星”)同现,“摄提”又与“岁星”并举,故“摄提”既可能是神名,也可能是星名。若是星名的话,则可能是指“亢宿六星”。
3、《淮南子•地形训》:“诸稽、摄提,条风之所生。”
此例高诱注文解作神名。不知是不是与第四纪“合雒纪”的“摄提氏”有关?
三国魏张揖《广雅》云:“一,九头纪,(人皇氏)。二,五龙纪,皇柏、仲、叔、季、少。三,摄提纪,五十九姓,继五龙纪后分治天下。四,合雒纪,三姓。继摄提氏,仍为穴居。”
“条风”为立春日的融风。《史记•律书》云:条风居东北,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故曰条风。《淮南子•天文训》:“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韦昭谓协风即是立春日的融风,它又名条风。《白虎通•八风篇》说:“风之为言萌也,养物成功……距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条者,生也。”
“诸稽”是古代东方之族,《国语•郑语》云“彭姓彭祖、豕韦、诸稽,商灭之矣.”此数族皆居于东方。传世铜器有越“者(诸)旨(稽)”诸器。《国语•吴语》载越大夫有“诸稽郢”皆可为证。此“摄提”,既为“条风之所生”多半与“诸稽”类似为古代东方之族。
(二)、为何“岁星”称“摄提”;“亢宿六星”也称“摄提”?
“摄提”,迄今可以追溯的原始义项是亢宿六星,因其形状“摄”斗“提”角,故名。
古代的观象有“晨建”、“昏建”、“夜半建”等体系。
从文例看“岁星”纪年皆为“晨建”,作“正月与某宿晨出东方”。
如《木星占》曰:“岁星以正月与营室晨出东方,其名曰摄提格。”
而“昏建”则是以“斗杓所指”确定。如,
《史记•天官书》说:“北斗七星,所谓‘旋机玉衡,以齐七政’,杓携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首,用昏建者杓……大角者,天王帝庭,其两旁各有三星,鼎足句之,曰摄提。摄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故曰摄提格。”[P188](《汉书•天文志》只是照录《天官书》。)
“摄提(亢宿六星)”正居于“大角”两旁,并为斗杓所指。夏历正月的初昏,斗杓所指与“摄提(亢宿六星)”在星空中居于“寅宫”,是为建寅,因而“斗杓”在此与“摄提(亢宿六星)”是等效的。以斗杓建正的历法,《夏小正》之“正月”已有记载。所以,《天官书》索隐引《元命苞》云“摄提之为言也,提携也,言提斗携角以接于下”,亦应有据,“摄提”名称虽不会太古远,“摄提(亢宿六星)”作为观象依据的历法应该发端较早。
与昏建的“斗杓—摄提”相对,夏历正月时,以“岁星与营室晨出东方”为标志,确定了古历的晨建系统。若两相对照,当昏建的“摄提(亢宿六星)”依次“卯”、“辰”、“巳”至“丑”逐年移动时,晨建的“岁星(摄提)”也“二月与东壁”、“三月与胃”、“四月与毕”直至“十二月与虚”逐年“晨出东方”,两套系统一晨一昏、两两相应,同步变化。其实对于纪年而言,以“亢宿六星(摄提)”建正与以“岁星(摄提)”建正,效果上并无不同,唯一的差别只是观象的时间一早一晚,实际上只是同日异时之天象,两处“摄提”都是“以建时节”的星名。久而久之,也就两相混淆了。
清人王引之撰《太岁考》广征博引,最后论定:
『太岁,所以纪岁也.其名有六:太岁一也,太阴二也,岁阴三也,天一四也,摄提五也,青龙六也.《淮南子•天文篇》曰‘天之贵者,莫贵于青龙,或曰天一,或曰太阴.’《尔雅》谓之岁阴,《甘氏星经》谓之摄提。』
周秉高先生也说:『游先生引石氏《星经》曰:“摄提格之岁,摄提在寅。”据此可知,“太岁”、“太阴”、“摄提”三词,本是同一星体(今称之为木星)之不同名称』。又说:『“岁星”有很多别名。《史记•天官书》载:“岁星一曰摄提,曰重华,曰应星,曰纪星。”并引《天官占》云:“岁星,一曰应星,一曰经星,一曰纪星。”如前所述,还有“太岁”、“太阴”、“岁阴”等别名。』
两氏用《大唐開元占經》所引甘氏《星经》:“攝提格之歲,攝提在寅”得出的“摄提”是“太岁”数名之一,似乎并不可靠。此说与《星经》:“岁星,他名曰摄提,一名曰重华;一名曰应星;一名曰经星。”本身的记载就有冲突。而后者有《史记•天官书》:“岁星,一曰摄提,曰重华,曰应星,曰纪星。”等文献支持,比较可信。
假如:“太岁”与“摄提”是同一星体;“岁星”与“摄提”是同一星体。就可得出“太岁”与“岁星”也是同一星体。那么《史记•天官书》:“摄提格岁,太岁左行在寅,岁星右转居丑……”就讲不通了。
王力说“太歲纪年法”曰:『古人設想一個假歲星,叫做「太歲」,讓它由西向東,仍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辰,於是從寅開始,寅在析木(歲在星紀),卯在大火(歲在玄枵)等等。又為十二辰造了一些別名。即攝提格(寅)、單閼(卯)、執徐(辰)、大荒落(巳)、敦牂(午)、協洽(未)、涒灘(申)、作噩(酉)、閹茂(戌)、大淵獻(亥)、困敦(子)、赤奮若(丑)。屈原《離騷》:「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這是說,屈原生於寅年寅月寅日。』[《中國古代的曆法》《文獻》1980年第1期]
太岁(《汉书•天文志》),又名岁阴(《史记•天官书》)、太阴(《淮南子•天文训》)。它与岁星(又名摄提、应星、经星、纪星)“背道而驰”。“太岁在寅”位时,“岁星在丑”位。
可见《星经》:“摄提格之岁,摄提在寅,岁星在丑”,把“太岁”误记为“摄提”。因此,“‘摄提’是‘太岁’数名之一”的说法难以成立。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