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红楼人物百家 红楼男性》总序(1)学毕业论文

2014-02-28 01:59
导读:文学论文论文,《红楼人物百家 红楼男性》总序(1)学毕业论文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x“文学是人学”, “红学”当然也是“人学”。尽管“人学

x“文学是人学”, “红学”当然也是“人学”。尽管“人学”并不等于“人物学”,但是,既然文学以人为出发点、中心与归宿,那么可以说文学中的人物形象,永远是“人学”最具本质意义的符号。所以,《红楼梦》 “问世传奇”二百多年来,作为清代“开谈”必说的名著,近世古典文学研究最大的“热点”, “红学”研究者和《红楼梦》阅读者所关注的中心,一定并且从来就是它的人物。夸张一点说,大观园内外的男男女女,哪一个不曾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触,引发萦绕不去的思考!更不用说那宝(玉)、(宝)钗、黛(玉)、(熙)凤、湘(云)、晴(雯)、袭(人)等脍炙人口的典型,曾经令多少人为之“枉自嗟呀”,或“空劳牵挂”,又或者激起“几挥老拳”的论争,“疑义相与析”的共赏!《红楼梦》人物之美的诱惑,除了留下乐钧《 耳食录》 所载痴女子“以读《红楼梦》 而死”之类哀感顽艳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在“红学”中形成了一门以《红楼》 人物为研究对象的学问——《红楼》人物学。二百多年来,其为者之众,论议之多,流传之广,影响之大,无疑为“红学”之最!

因此,在“文学是人学”的意义上,《红楼楼》 人物学是“红学”的生命与核心。事实上二百余年来,从脂砚斋、索隐派到旧、新“红学”,以至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的“红学”,无不有意无意围绕《红楼》人物而展开和深入。那些层出不穷之妙言高论、真知灼见就不必说了;即使古今被视为异端邪说、奇谈怪论之言,其始倡又何尝不是“智者千虑”?从“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的接受可能来看,它们岂不同样是《红楼》人物学史上一个有机的成分?从广阔的文化视野看,又何尝不是传统文化的一种积淀!― 因为那至少表示了持论者与我等一样有爱《红》之心,并同样积极参与了“红学”的研究,只是所见不同,所感受不同罢了!

因此,时至今日,― 其实也包括将来,― 每一个想走近或走进“红学”的人,都会向往或者还应该了解、研究“红学”史上这些有关人物的讨论,考量那些是是非非、林林总总的想法、念头或认识,以之比照自己那些挥之不去的感触与思考,或有“实获我心”的共鸣,或有闻所未闻的惊喜!而对于初入“红学”之门者来说,非如此不能做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站在前人的肩上,穷千里之目,望得更远。然而,二百余年“红学”如潮,大略一浪高过一浪,《红楼》人物学的大著宏文,短记零篇,妙语名言,又何其多也!初接触者难免望洋兴叹,而研究者欲“竭池而渔”,也恐怕是“谈何容易”。在这种情况下,有一套关于古今《红楼》 人物论撷英的资料汇编,应该是一个方便!

因此,当顾青先生把汇编这一专题资料的想法告诉本人以后,“红楼人物百家言”丛书的编纂计划就开始酝酿。继而有任明华、周远斌、常金莲、何红梅、李正学诸君的先后加人,这项工作就正式开展起来了。光阴茬再,弹指已接近两年,至今各卷完成,回味其间甘苦,虽不能与自立一说或独抒性灵的创作相提并论,然而,“追踪跟迹”,把二百余年来中外作者《红楼》人物论的精要节选分类汇为一编,既提供读者的方便,又略有补于为《红楼》 人物学家“昭传”,也是一项辛苦而有意义的工作。但也因此使我们感到压力。无论对于堪称博大精深的《红楼》 人物学,还是这并无多少前人经验可以借鉴的具体操作,我们始终抱以学习和探索的态度。

据朱一玄先生《红楼梦人物谱》(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 )载,按庚辰本和程乙本两种版本分别统计,“庚辰本列男306 人,女296 人,共计602 人;程乙本列男368 人,女302 人,共计670 人”。从这些数字上看,《红楼梦》中两性在数量上差不多就平等了。但是,《红楼梦》为“闺阁昭传”,遂使书中钗、黛等主要女性形象拥“诸艳之冠(贯)”宝玉并立于描写的中心,所以《红楼》 人物研究的天平实际上不可能不向女性倾斜。以单人论,“红学”论著中除有关贾宝玉者最多之外,至少有关钗、黛、凤等研究论著的数量,各都能抵得上其他所有男性人物研究的总和;即使晴雯、袭人、贾母等形象的研究论著数量各自远不如钗、黛等,也都大过于书中宝玉之外的任何男性。因此,本丛书的设计,有关《红楼梦》男性人物研究的,只单立《 贾宝玉》 卷,另立《红楼男性》 ;而有关女性人物研究的,则在《 林黛玉》卷、《薛宝钗》卷、《 王熙凤》卷之外,另立《红楼女性》 (上、下册),共6 种7 册。我们希望借此把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一切有关《红楼》 人物的重要论述、说法,无论是非曲直、嬉笑怒骂,只要是形诸文字而自成一说的,都尽可能选录进来,并在各卷之末附录有关论著的目录和评论家索引。这是一套脂砚斋以来世代“红学”家们论说《红楼》人物的名语集,一部今人赏鉴、研究《红楼》 人物的人门书。其用在“乘一总万”,使《红楼》 人物学史上百家之说打破时代、书刊、收藏者等时空的分隔,在最精要之点上成零距离接近,给向往或走进“红学”的人们信手拈来,按图索骥,事半功倍的方便。为此,我们最初确定了一些有关本书编纂的基本想法:

一是《红楼》 人物论虽历时二百余年,后先相继,言人人殊,但从后世包括今天通观而言,不舍是一次共时空的会话,只有与众不同才可能有历史和学术的价值。所以,我们选录的标准,不管是什么人,只看其议论谈说是否具有个性和特色。凡自成一说者,即本着“存在即合理”的原则择要录人。但是,虽然“红学”天下滔滔,如此完全独创的内容仍然有限,从而向来《红楼》人物论,大量只是对某一成说或补证、或引申、或修正、或批驳之辞,所谓有所发明,有所贡献者;而且不必讳言,还有许多有意无意重复他人,甚至完全没有内容的东西。为此,我们必须细心辨别哪些是空话、套话、无用的话,哪些才是前所未有、未至的观点、论议或提法,特别是哪些才是真正学术的增值,以披沙拣金,去粗存精,节录为本丛书的条文。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先秦《诗》学观与《诗》学系统(1)学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