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毕淑敏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她曾在苦难的夹缝里生活过,这使她非常明白日常生活的核心:就是如何善待每人仅此一次的生命。
这种“善待”绝不是苟且偷生,贪图享乐,而是更加积极地为生命的发展做贡献。她认为,人“应该永远保持自己的青春状态,只要生命存在,就要勇敢地去迎接挑战”她在高原服役十一年,她凭自己的努力上大学,她从医生到作家,她从研究生到学博士生,她所走的每一步都扎扎实实。她当医生时,是受人欢迎的白衣天使,她当作家时,是被人青睐的灵魂工程师,这一切都缘于她对生命的承诺,她为生命的发展做着正面的贡献。她写《昆仑殇》是想向读者传达她对生命的体验:亘古的大自然与生命本身相比,人生许多不可逾越的痛苦都变得根本不算什么了,人们应该好好地珍瞎生命,好好地“生”。她写《红处方》也是提醒人们,追求快感不是罪恶,但只有通过艰苦劳动获得的幸福,才是道义上的,而通过化学追求的只是伪幸福,实际上是把自己引向地狱。毕淑敏在直面“生与死”两大生命形态的过程中,对“死”的思考亦是深刻的,《昆仑殇》里写了女兵肖玉莲、男兵金喜蹦、号长李铁的死,可以说他们是和权力的殉葬者,让人叹惜,尤其是参谋郑伟良的死更令人扼腕。郑伟良是一个非常理智的参谋,从一开始就反对在高寒地区“拉练”,更反对进入“无人区”。他的理由是:“军人不惧怕牺牲,但不能据此漠视军人的生命”!“单纯追求苦难而忽略军人生命的价值,正是对传统的背叛!”还有那无数士兵的死亡。但是他无法说服被“创奇迹”立功勋冲昏头脑的“一号”,他只有服从。可叹的是他未死于“无人区”而是死于为“一号”速送“立功”稿件的途中。在这里毕淑敏为不负责任的政治和利欲心的人感到羞愧,悲愤,更为这样一个成熟干练、英俊又充满活力的年青参谋——她的战友早殇于无谓而异常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