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批评的理论化。从文学批评来看,当其摆脱传统的理论附庸地位,通过具体文本分析而在文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大显身手时,本身已经担当起新的理论先锋角色。美国当代批评理论家莫瑞·克里格说:“作为一种知识形态,而不是仅仅作为我们与文学的情感遭遇的详细描述,文学批评必须理论化。”正是这种理论化的批评使得“理论的作用业已深化和广泛”。当今的文学批评与传统的文学批评已有了很大的区别,它们所关注的重心不再是一些具体的文本,而是文学批评本身的性质、目的、对象和研究方法等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即使面对具体的批评对象,批评家们也主要不是以情感和为基础,而是以思辨的方式,在一定理论框架的规约下,运用一套理论范畴对文学作品加以剖析。20世纪文学批评十分注重理论建构,它们大多是通过某种理论预设,在演绎的框架中推导而成。在对已存批评的反思中,批评家也总是从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人手,以否定其赖以存在的理论基础,同时试图在理论上有所开拓,有所建树。而在理论建构中,20世纪的文学批评又表现出一种泛学科的趋势,即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联姻,在借鉴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特有的理论框架。在20世纪,几乎没有一种文学批评不与其他学科发生关系。结构主义文学批评正是从现代学中获取了灵感,精神分析批评本身就是精神分析学的产物,而学批评则借鉴了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这些人文学科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为文学批评提供了坚实的学科背景,成为各种文学批评流派的理论前提。当今的各种文学批评正是通过对这些学科研究成果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在交叉、边缘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套独具特色的理论主张和观念方法,使文学批评呈现出浓郁的学术氛围。这种联姻不仅加强了文学批评的理论建设和特色,多方面地揭示了文学的本质,同时也扩大了文学批评的关注范围,将文学批评研究的问题扩展到与文学相关的文化和知识的前沿。
批评家的立场。蒋原伦在《文学批评学》一书中曾把批评的进程分为三个时期:即前自省期、自省期、和创造期。所谓“自省”即批评对本身进行反思。批评心理的成熟往往表现在这个时期。就西方批评界来说,自省期始于18世纪中叶,由德国批评家“狂飙突进运动”的先驱赫尔德等人开启。如果说,早期批评的地位因其依附于创作,批评家的自信是凭借经典作品而来的话,那么,至自省期,情况有了根本的转变。由于批评意识的觉醒,批评家相对于作品取得了独立的地位。大部分批评家已经从经典批评的樊笼中走出来,觅取新的原则、确立新的批评信条并依此来评判创作。这时,批评开始走向繁荣。在前自省期,批评家往往充当批评公理的制作者和代言人(如亚里士多德),因此批评家个性中情感的,独具个人色彩的成分很难得到发挥或宣泄。而批评一旦对创作取独立的地位,批评家在其批评过程中同作家在创作中一样,可得到个性的实现。
著名的批评大家,《近代文学批评史》的撰写者雷纳·韦勒克之所以把这部呕心沥血的扛鼎之作的始点放在18世纪中叶(1750年),也正是由于批评家地位变化带来的批评繁荣所诱导,他曾在《近代文学批评史》第一卷的前言中声称:“18世纪中叶是个有意义的探讨起点,因为从文艺复兴时期以来所确立的新古典主义学说体系此时开始解体,叙述1500至1700年期间这个体系内部的种种变化,在我看来,似乎主要是一项古籍研究的任务,跟我们现在的问题无关。但是18世纪后期所出现并且互相争鸣的各种学说和观点,便在今日还有其意义:如自然主义、是情感的表达和交流的看法、象征主义和神秘主义的诗学观点等等。”依韦勒克本人的看法或依世人的目光,他的《近代文学批评史》是叙述了18世纪后期所出现并且互相争鸣的各种学说和观点。然而,正是这部汇集各种批评学说和批评观点的大著作,同时也汇集了众多的批评家的不同声音、不同的话语和不同的表达方式。进入20世纪后,批评家的地位比较特殊,如果再用“独立”这个词,就很难说明其状态。因为本世纪科学和各种学术活动的突飞猛进,信息传媒手段的现代化,使批评家们眼界大开。他们不再固守一角,有时凌驾于艺术作品之上;有时游离于作品之外;有时又抓住作品中的某些缝隙,报以一击,消解整部作品乃至创作活动。
综上所述,文学批评具有完整而自足的独立品格。批评在灵活运用理论解释和评价文学现象的同时,又以轻骑突进的姿态冲在了文学活动的前沿,成为呼应文学创作变革与文学理论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也证实了文学批评是一门现代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