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黄昏后》是一篇极深情的怀念之作,这篇作品的主角虽是男性,但通篇渲染的却是男主人公关怀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这种夫妻之情也与以往传统文人的悼亡之作迥然不同。文中的他对女儿说“你和你妈妈离别时年纪尚小,也许记不清她底模样;可是你须知道不论要认识什么物件都不能以外貌为准的。……她的声音,她底容貌,是遍一切处的。……她常在我屋里,常在那里(石像),常在你心里,常在你姊姊心里,常在我心里。”,关怀对亡妻的怀念固然已经上升为一种“爱的宗教”,一个人在另一个人的“爱念”中是永远不死的。但文章中最令人感伤的情节却是作者对丧妻之痛的发自肺腑的抒写。比如听到夜晚屋檐下的铁马声,恍惚感觉到是妻子做新娘时在房间里走动时的脚钏铃铛的声音;到妻子的墓前自弹自唱她生前爱听的歌以至于忘记了时间;在不谙世事的儿女面前,关怀所发的感慨,又何尝不是作者本人的夫子白道呢?“一个人能像禽兽一样,只有生前的恩爱,没有死后的情愫吗?”,“一个女人再醮,若人家要轻看她;一个男子续娶,难道就不应当受到轻视吗?”,“养育底工夫虽然是苦,我却以为这是父母二人应当共同去做的事情,不该为母的独自担任这番劳苦”。这些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是作者自身情感的体验,表达的是一位具有平等意识的人文主义者为女性不平等的地位鸣不平的心声。
发表于1934年的小说《春桃》、《人非人》,是许地山创作中颇具代表性的两篇小说。《春桃》自发表以来。就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这不仅是因为这是许地山小说中第一次讲述了一个普通农妇的没有传奇性和异域色彩、看似平凡却又惊世骇俗的生活,同时也是因为它塑造了史上“这一个”不同过往的女性形象,更重要的是这篇小说代表了许地山作品中神化的女性形象所蕴含的宗教意味由显而隐的一次转折,预示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向广度的变化发展,由写上层的知识分子的情爱转向了写平民的情爱。
春桃是一个纯朴善良、精明能干的农村妇女,在新婚之日遇上了兵匪之劫,与丈夫失散后,一个人流落北平,靠捡破烂为生。她的惊人之举,是在与青年向高同居后又收留了在街上偶遇的已经残废了的丈夫。两男一女同睡一铺,这一超越习俗和违背传统观念的作法,是春桃这一人物形象最具个性的一面。当然,如此生活,决不是春桃的本意,这是社会逼迫出来的。正如小说中所说:“老实说,在社会里,依赖人和掠夺人的,才会遵守所谓风俗习惯,至于依赖自己的能力而生活的人们,心目中并不看重这些”。在这里,春桃无论选择了谁,都会使另一个人无法生存下去,因而她本着一颗善良的心,把三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者的姿态和无私的美德。与她的强势相映衬的倒是两个男子摆脱不了传统的观念的束缚,或逃逸,或企图自杀,在男权意识、夫权意识中痛苦挣扎。
其实,春桃形象的意义更在于它是作者自身人文主义思想的一次检阅,他赋予一个下层劳动妇女叛逆的性格和独立自强的精神,这与前期创作中的女性以自我道德的完善与升华来完成对恶的感化不同,《春桃》中命运的控制者不再是男性,女性上升到主导,男性处于曲从和依附的地位,这种有意识的性别错置,反映的是作者对受苦受难的劳动妇女的一种期待,一种希望,是可贵的人文主义精神的表现。《人非人》中的陈情为了帮助牺牲了的革命者的家属不得不靠出卖肉体来实现自己的诺言,“按照一般的道德观来说,卖淫无疑是污秽的;但按照神的启示来衡量,陈情却是圣洁的。肉体的污辱掩盖不住精神的圣洁,为人间的苦难背十字架的陈情无疑比大腹便便的慈善家更接近天国。”许地山的女性贞操观是从“人”的立场出发,表现他对人的命运和心灵的关切。小说中的陈情曾义正辞严地对轻侮她的局长说“在别的夜间你可以当我是非人,但在日间我是个人,我要在社会做事,请您用人底态度来对待我”。以“人的态度”对待女性,也是作者对这个社会的呼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