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洋务运动与近代小说理论批评的新变学毕业论(3)

2014-08-04 01:55
导读:洋务运动展开以后,洋务派对翻译西书更加重视。如1869年在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内设立翻译局,聘请英国人伟烈亚力、傅兰雅、美国人林乐知等从事西书翻

  洋务运动展开以后,洋务派对翻译西书更加重视。如1869年在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内设立翻译局,聘请英国人伟烈亚力、傅兰雅、美国人林乐知等从事西书翻译。至今我国通用的不少科学名词术语,就是那时确定,沿用至今的。当然,洋务派译书的直接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因此,开头所译西书以声、光、电、化、天文、地理、兵器、机械等为主,如《西艺知新》、《化学鉴原》、《代数术》等。有如郑观应认为学习西方的“格致,制造等学,其本也;语言文学,其末也。”(《盛时危言》)但随着译书队伍的逐渐扩大,所译书籍的内容也日益广泛,由科学渐次及于、、商务乃至文学。
  为了直接了解外国的山川形势,风土人情,1866年,奕xīn@①奏请派员携同文馆学生随返英休假的总税务司赫德赴英游历。赫德的文案斌椿率同文馆学生一行五人,此次共游历了11个国家,行程九万余里,为清政府派出的第一批赴欧考察人员。斌椿返国后,著有《乘槎笔记》、《海国胜游草》、《天外归帆草》等诗文,如实记述了各国的水陆里程、生活习俗等情况。这些著作当时就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前述毛祥麟《墨余录》卷之三以相当多的篇幅摘录了《乘槎笔记》的主要内容。同时,清廷还规定驻外使节平日皆须详细记载驻在国的、、民情风俗等多方面的情况。这些驻外官员的记载内容广泛,也由自然科学逐渐及于社会科学与语言文学。
  同文馆、广方言馆的学生专门学习外语,了解外国,对当时的社会意识甚大。此外,早在1847年就随美国传教士布朗赴美国留学的容闳于1855年学成归国后,1863年应曾国藩之邀投入这位地方实力派人物幕中。他在为曾国藩赴美采购大批机器,充实江南制造总局后,取得了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大员的信任。在他的极力推动下,1872年8月,近代第一批官派的留学生——30名15岁左右的少年由他和另一些官员带领赴美国留学,开始了直接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的风气。而且4年之中,每年一批,积累起来,数量可观。此前,“闽、粤、宁波子弟亦时有赴洋学习者”(《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此后,留学人数更多。他们不同于传统封建社会里的士子,成为新的开拓者,为国人输入了新知识和新观念。留学生中有些人从事文学翻译,将外国的优秀文学作品介绍到国内来,如曾留学英国的伍光建先生就用简洁明快的白话翻译了大仲马的《侠隐记》(现通常译为《三个火枪手》)等诸多外国小说作品。林纾翻译作品中最著名的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也是他和从法国归来的王寿昌合作完成的。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了多种中文报刊。为了吸引读者,报纸也刊发文学作品;报馆还出版发行文学刊物。如同治十一年(1872)春,英国商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申报》,同时创刊文学月刊《瀛寰琐记》。《申报》创刊不久,就发表了英国小说家斯威夫特所作《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部分的译文《谈瀛小录》和美国小说家欧文的《瑞普·凡·温克尔》的译文《一睡七十年》。《瀛寰琐记》月刊上则连续刊载了署名蠡勺居士翻译的英国作家利顿的长篇小说《夜与晨》前半部的译文《昕夕闲谈》。译者为此书写的《昕夕闲谈小序》、《昕夕闲谈总跋》等文标志着近代前期小说批评第二阶段的到来。虽然在序文里作者回顾的小说发展仍是中国古代的一贯说法:“小说之起,由来久矣。《虞初》九百,杂说之权舆;《唐代丛书》,琐记之滥觞,……”他对小说作用的认识也仍是可为人们“启发良心,惩创逸志”,“明于庶物,察于人伦”之“大助”,这些都沿袭了传统小说理论批评的观点。但是,蠡勺居士也在序文里指出:“今西国名士,撰成此书,务使富者不得沽名,善者不必钓誉,真君子神彩如生,伪君子神情毕露,此则所谓铸鼎象物者也,此则所谓照渚然犀者也。因逐节翻译之,成为华字小说,书名《昕夕闲谈》,陆续附刊,其所以广中士之见闻,所以记欧洲之风俗者,犹其浅焉者也。”文中明确要求引进“西国名士”的著作“广中士见闻”,开阔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其中当然也包含“西国名士”关于小说的理论见解。如与序文发表同时,刊载于《申报》(1873年1月4日)的《新译英国小说》(系新书广告,未署作者,有的者以为亦蠡勺居士所作)也说:“据西人云,伊之小说,大足以怡悦性情,惩劝风俗。”直接借鉴了西方小说理论的成果。序文中“谁谓小说为小道哉?”的诘难更一反传统看法,实为此后提高小说地位的先声。从此,译介西方小说成为一时风气,蠡勺居士等人开创之功,诚不可没。 上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上博藏竹书《恒先》试解学毕业论文 下一篇:多元文化发展中的两种危险学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