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20世纪《吕氏春秋》研究综述学毕业论文(4)

2014-08-16 01:07
导读:此期,又有哲学思想、经济思想、 军事思想 、逻辑思想4个专门研究领域从综合论述中独立出来,虽然论文数量分别仅有1篇,但功在拓新,使《吕氏春秋


  此期,又有哲学思想、经济思想、军事思想、逻辑思想4个专门研究领域从综合论述中独立出来,虽然论文数量分别仅有1篇,但功在拓新,使《吕氏春秋》研究体系的建设又进一步。经济思想方面是杨志玖的《吕览·审分篇中所反映的战国时期生产关系》;军事思想方面是刘元彦的《〈吕氏春秋〉论“义兵”》;逻辑思想方面是周文英的《〈吕氏春秋〉中的逻辑思想》;哲学思想方面是王范之的《从〈吕氏春秋〉中看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唯物主义观点》。

  2.1974-1979年的《吕氏春秋》研究:扭曲与回复阶段

  1973年,“批林批孔”继而发展为“崇法批儒”,秦始皇被封为大法家,吕不韦成为秦始皇的对立面,和他主编的《吕氏春秋》一起遭到批判。1974-1976年间,集中出现了一批批判文章,把吕不韦划为复辟倒退的奴隶主、爆发户,把《吕氏春秋》当作复辟奴隶制的反动政治纲领,尊孔反法、走折中主义路线的毒草,肆意歪曲和批判,正常的学术研究已无法进行。

  “文革”结束后,学者们开始为遭受歪曲的《吕氏春秋》平反。1977-1978年间,徐朔方、史实灏、方立天、葛荣晋、李国详等学者发表了一批拨乱反正文章,对“文革”中强加给吕不韦和《吕氏春秋》的反动帽子和错误观点进行批判和纠正。为彻底清除“文革”对《吕氏春秋》研究产生的不良影响,1979年,熊铁基、杨宽、张云桥等尝者发表文章,对吕不韦和《吕氏春秋》进行再认识、再评价以重新确定吕不韦的历史地位和《吕氏春秋》的价值,促使《吕氏春秋》研究彻底步入正轨。

  此期台湾学者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如陈郁夫《〈吕氏春秋〉撢微》(三)、赵海金《〈吕氏春秋〉思想管窥》、朱守亮《〈吕氏春秋〉中的孔子》。谢德三的《〈吕氏春秋〉虚词用法诠释》一书按笔画顺序举出吕书中的虚词并引各家说,从语法上予以解释,开创了《吕氏春秋》语言学研究的先河。1975-1979年,台湾学者严灵峰主编的《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目》6册陆续出版,《吕氏春秋》部分收录古今中外有关吕书校勘、注释、今译论著及世界主要语种的译著书目152条,每条下面标明卷数、作者及其简介、成书时间、存佚情况及该书介评(包括体例、内容、所在丛书或文集及版本情况,或已佚、未见书的信息来源和出处),资料详尽,大益学者。大陆学者在“文革”结束3年后的1979年也开始发表正常的学术研究论文,如刘如瑛的《〈吕氏春秋〉校释补》、陈奇猷的《〈吕氏春秋〉成书的年代和书名的确立》,李仲操《八年吕不韦戈考》则为《吕氏春秋》研究提供了又一件地下出土实物资料。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3.全面发展:1980-2000年的《吕氏春秋》研究:全面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使中国一度封闭的大门重新开启,特别是1980年代以后,国外现代学术思潮大量涌入,带来了思想观念的更新和方法论的革命,同时,传统学术研究也开始复兴,给僵固的国内学术研究领域注入了生机活力。步入正轨后的《吕氏春秋》研究也与时俱进,迅速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1)文献考据学研究更加深入

  在建国以来的新式教育和文化环境影响下,《吕氏春秋》传统校释整理研究比例日趋减少的状况更加加剧。但陈奇猷积40余年功力而成的巨著《〈吕氏春秋〉校释》一枝独秀,成为1980年代以后吕书传统校释整理研究的重大收获。此书以毕沅《〈吕氏春秋〉新校正》本为底本,广收元、明、日本诸刻本及唐、宋类书,详为校覈。校释文字文义时,博采众家,排列众说,并出己见,多有发明。书末并有“附录”四种:佚文、旧刻本目录、引用诸家校说列目及考证资料辑要,收罗丰富。它是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以来50余年吕书校释整理研究的集大成巨著和又一座高峰,瞩目学林,为学者案头必备之书。

  新式教育下成长起来的现代读者对文言文已相当隔阂,阅读古籍存在困难,于是一股古文今译热潮应运而生,《吕氏春秋》今注今译作品也迅速增多到近20种。这些作品对吕书的普及起了很好的作用,但也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一些作品受功利因素的驱使,水准降低甚至粗制滥造。较好的译本如张双棣等的《〈吕氏春秋〉译注》、王宁主编的《评析本白话〈吕氏春秋〉》、管敏义《〈吕氏春秋〉译注》、王范之遗著《〈吕氏春秋〉选注》等,台湾学者林品石也著有一本《〈吕氏春秋〉今注今译》。同时,随着“文化热”的盛兴,针对人们学用古人智慧于现代生活的需求,一些学者择取吕书中的一些警言箴语或寓言故事,加上注译和解评,编辑成集实用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通俗文化读物。如张自文《吕不韦的99种智慧》、梁一群《经世大览——〈吕氏春秋〉一日一语》、支菊生和钟南合编《杂家妙语选》、宋子然主编《〈吕氏春秋〉故事今解》等。
上一篇:传记文学在文学与历史的交界线上学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