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析郑玄易学天道观学毕业论文(2)

2014-08-31 01:42
导读:在郑玄看来,“太易”是最高的范畴。《乾凿度》称“未见气”,郑氏注目: “以其寂然无物,故名之为太易”,“太易之时漠然无气可见者”。他有时

  在郑玄看来,“太易”是最高的范畴。《乾凿度》称“未见气”,郑氏注目: “以其寂然无物,故名之为太易”,“太易之时漠然无气可见者”。他有时把“易”和“太易”这两个概念等同,认为《系辞》中的“易”即是“太易”。他在注《乾凿度》“易无形畔”时说:“此明太易无形之时,虚豁寂寞,不可以视听寻,《系辞》日‘易无体’,此之谓也。”其实,郑氏所谓的“太易”就是老子的“无”。郑注《乾坤凿度》“太易始著”云:“太易,无也。”
  《乾凿度》用“气之始”、“形之始”、“质之始”分别来解释“太初”、“太始”、“太素”这三个概念。郑氏认为,太初,是“元气之所本始”,己有寒温之分。太始,是“天象形见之所本始”,己有征兆可见。太素,是“地质之所本始”,已有形状可辨。他在注《乾凿度》卷下云:“太易之始,漠然无气可见者。太初者,气寒温始生也。太始,有兆始萌也。太素者,质始形也。诸所为物皆成苞里元未分别。” 从郑氏解释看,《易纬》使用的这三个概念与太易有着本质的区别:太易是宇宙之本,是寂寞空旷的无。而后三者表达的是气形质的原始状态,是可以感知的,是实有。《易纬》称三者未分为浑沦,按郑氏注“浑沦”云:“虽含此三始,而犹未有分判。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郑注《系辞》“易有太极”云;“极中之道淳和未分之气也。”(惠栋《郑氏周易》卷下)注《乾坤凿度》“太极大成”云:“太极者。物象与天同极。”此“浑沦”当为太极。也就是说,由太易到太初、太始。太素是从无到有。郑注《乾坤凿度》“太易始著人极成”云:“太易,无也。太极,有也。太易从无入有。圣人知太易有理未形,故口太易。”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在此,《易纬》只提出从无到有,即从太易变太初、变太始、变太素。而没有解释怎么怎么变法,尤其是从太易的无到太初的有。郑立对此有独到的见解,他是这样说明的:“元气之所本始,太易既自寂然无物矣,焉能生此太初哉?则太初者亦忽然而自生。”此本是解说无生有,然无不能生何,这是极为普通的生活常识。故郑氏在解释由太易到太初时言物不是生于无。而是物自生。很显然,在此又否定了无生有的说法,回到了王充的“元气自然”、“物偶自生”的观点上。这是郑氏与《易纬》在宇宙观上的区别之一。丁四新先生指出:“郑玄除强调太易本无的‘虚豁寂寞’、‘寂然无物’的本质特征外,还着重指出‘太初’等与太易没有直接化生的因果关系,所谓‘太初者亦忽然而自生‘之意。”(《郑氏易义》刘大钧主编《象数易学研究》第二辑齐鲁书社1997、6、)此说极是。
  《乾凿度》使用了太易方初太始太素概念说明天地的产生,将天地的产生视为一到七到九再到一这么一个数变的过程。郑氏认为,一至七至九再至一过程是气之变化的过程,也是太易、太初、太始、太素相生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天地生成的过程。他说:易,太易也。太易变而为一,谓变为大初也,一变而为七,谓变为太始也。七变而为九,谓变为太素也。乃复变为一。“一变”误耳,当为“二”。二变而为六,六变而为八,则与上七九意相协,不言如是者,谓足相推明耳。九言气变之究也,二言形之始,亦足以发之耳。又言乃复一,易之变一也。太易之变,不惟是而已,乃复变而为二,亦谓变而为太初。二变为六,亦谓变而为太始也。六变为八,亦谓变而为太素也。九阳数也,言气变之终;二阴数也,言形变之始。则气与形相随此也。初太始之六,见其先后耳。《系辞》“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奇者为阳,偶者为阴,奇者得阳而合,偶者得阴而居,言数相偶乃为道也。孔子于《易.系》著此“天地之数”下乃言“子曰明天地之道,”本此者也。一变而为七,是今阳爻之象;七变而为九,是今阳爻之变;二变而为六,是今阴爻之变;六变而为八,是今阴爻之象。七在南方象火,九在西方象金,六在北方象水,八在东方象木。自太易至太素,气也,形也。既成四象,爻备于是,清轻上而为天,重浊下而为地,于是而开阖也。天地之与乾坤,气形之与质本,同时如表里耳。以有形生于无形,问此时之言,斯为之也。
上一篇:从郭小川看中国新诗的探索和发展学毕业论文 下一篇:科斯定理:真知灼见还是同义反覆?学毕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