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析郑玄易学天道观学毕业论文(3)

2014-08-31 01:42
导读:按照《乾凿度》之意,由太易生出太初、太始、太素。太初是气之始,太始是形之始,太素是质之始,气形质浑沦未分是为“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

  按照《乾凿度》之意,由太易生出太初、太始、太素。太初是气之始,太始是形之始,太素是质之始,气形质浑沦未分是为“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的“易”,然后由易变出一、三、九,表示气变始、壮、究三个环节。由九再变为一,表示形变之始。这是“从无入有”、“象而后数”的观点。郑氏把“易”视为“太易”,把“太初”、“太始”、“太素”分别等同于一、七、九,基于此,太易生方初、太始、太素,是太易生数,太易和太初、太始、太素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数的转化的关系,而这个数的转化所反映的是象的变化(气形质的产生)。这里的数就是象,如郑注“易变而为一”曰“一主北方,气渐生之始,此则方初气之所生也。”注“一变而为七”云:“七主南方,阳气壮盛之始也,万物皆形见焉,此则太始气之所生者也。”注“七变而为九”云:“西方阳气所终,究之始也,此则太素气之所生也。”这种象数同源一体、与《乾凿度》“象而后有数”的思想明显不同。这是郑氏与易纬在宇宙观上的区别之二。
同时,郑氏还把数变分为阴阳奇偶两个系列,这是郑氏与《乾凿度》在宇宙观上的区别之三。《乾凿度》认为数的化生是周而复始,即由易变为一、一变为七、七变为九,九复变为一。在这里,《乾凿度》用了个“复”字,就明确点出数变是一、三、九循环变化。郑氏在注《乾凿度》上卷“复变而为一”时也揭示了其含义。他说:“此一则元气形见而未分者。夫阳气内动,周流终始,然后化生一之形气也。”郑玄虽然如此注解,但他不同意这种观点,故在注《乾凿度》卷下时指出:“‘乃复变为一’,一变误耳”;当为“乃复变而为二”。理由是若改为二,则“意相协”、“足相推明”等。因此,郑氏改造过的数变为:一是一、七、九递交,此为阳变,也是气变;一是二、六、八递变,此为阴变,也是形变。两个系列先后相随,如郑氏云“九阳数也,言气变之终;二阴数也,言形变之始。则气与形相随此也。”这两个变化过程皆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之变。他说:“乃复变而为二,亦谓变而为太初;二变为六,亦谓变而为太始也;六变为八,亦谓变而为太素也。”“自太易至太素,气也,形也。”这就是天地形成的过程。清轻者上为天,重浊者下为地。前者为气变,后者为形变,形变来自于气变。其实皆为气化结果。不仅如此,其中代表六七八九的太始、太素内含了四象,“七在南方象火,九在西方象金,六在北方象水,八在东方象木。”这种太易代阴阳、天地、四象和万物的思想,既不同于汉以前思想家观点,更与《乾凿度》的思路相差悬殊。此为郑氏与《乾凿度》在宇宙观上的区别之三。从郑氏改经情况看,如其说他在注经,倒不如说以注经为形式阐发自己的思想。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与《易纬》相同,郑氏的宇宙演化的,并非纯为探讨宇宙奥秘而发,而是在为易学象数理论寻找客观根据。与其宇宙演化理论相关的象数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其一,关于《周易》卦画形成的客观根据。《易传》认为,八卦是圣人观天文、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结果,即根据宇宙有天地人三才而画出三画卦。因三画卦未尽万物之理,“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说卦》)“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系辞》)《易纬》似不同意《易传》的观点,认为易三画卦和六画卦本之于宇宙产生的三要素,三要素代表了事物初壮究三个阶段,故易有三画和六画卦。郑玄通过诠释《易纬》说明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易有三画之卦,本之于太初、太始、太素,太初为物之初,太始为物之壮,太素为物之究,万物的有初、壮、究三个阶段,故易有三画之卦。他说:“物于太初时如始,太始时如壮,太素时如究,而后天地开辟,乾坤卦象立焉,三画成体,象卦亦然。”此是说,乾坤效法了天地的形成,即经过一七九的气变而成天,经过二六八形变而地,天地形成是旨历三个阶段,因而有乾坤之三画。他又以天地人三才之道说明卦六画的根源。他注《乾凿度》六画而成卦时云:“阴阳刚柔之与仁义”。其实,此就是《乾凿度》所说的“天有阴阳,地有刚柔,人有仁义,法此三者,故生六位。”
上一篇:从郭小川看中国新诗的探索和发展学毕业论文 下一篇:科斯定理:真知灼见还是同义反覆?学毕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