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郑玄易学天道观学毕业论文(7)
2014-08-31 01:42
导读:孟春者,日月会于诹訾,而斗建寅之展也。 仲春者,日月会于降娄,而斗建卯之晨也。 季春者,日月会于大梁,而斗建辰之辰。 孟夏者,日月会于实沈,
孟春者,日月会于诹訾,而斗建寅之展也。
仲春者,日月会于降娄,而斗建卯之晨也。
季春者,日月会于大梁,而斗建辰之辰。
孟夏者,日月会于实沈,而斗建巴之月。
仲夏者,日月会于鹑首,而斗建午之展也。
季夏者,日月会于鹑火,而斗建未之展也。
孟秋者,日月会于鹑尾,而斗建申之辰也。
仲秋者,日月会于寿星,而斗建百之晨也。
季秋者,日月会于大火,而斗建成之展也。
孟冬者,日月会于析木之津,而斗建亥之晨也。
仲冬者,日月会于星纪,而斗建子之展也。
季冬者,日月会于玄枵,而斗建丑之晨也。
辰,本来指星。“在古观象授时,选取一定的星象,作为分辨一年四季的标志,这些星象,可以说就是‘辰’的本来意义。”(陈尊* 《
天文学史》第三册698——69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尤其是那些明亮的星特别引人注意,因而辰称为明亮星的代名词。如《公羊传》昭公十七年:“大火为大辰,伐为大辰,北辰亦为大辰。”《左传》昭公七年:“何谓六物?对口:岁、时、日、月、星、辰是谓也。公日:多语寡人辰,而莫同。何谓辰?对曰:日月之会是谓辰。”斗建是指北斗所指方向。因此,古人十二辰的确立是依据日月之会的位置和北斗等星所指的方向。在这里,郑氏吸收了古人这些天文学的知识,详细而准确地说明了一年十二个月日月运行交会的位置和北斗星循天而转行建十二辰。同时,郑氏及时人还把天地的时空视为是对应的,天上有与十二辰相关的、具有时空意义的十二星,地上有与之相应的十二地。郑注《周礼.春官.保章氏》云:“九州州中诸国之封域,于星亦有分焉。今其存可言者,十二次之分也。星纪,吴越也;玄枵,齐也;诹訾,卫也;降娄,鲁也;大梁,赵也;实沈,晋也;鹑首,秦也;鹑火,周也;鹑尾,楚也;寿星,郑也;大火,宋也;析木,燕也。”因而,天之日月和北斗所处的位置不同,就决定了地之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和以阴阳变化为依据而划分的月份及万物生长变化的不同阶段。郑氏注《月令》云:“日月之行,一岁十二会,圣王回其会而分之,以为大数焉。” 进而,郑氏用十二律吕说明十二月阴阳气相生相合消长转化。他在注《周礼.春宫.大师》指出:之阴阳各有合。黄钟,子之气也,十一月建焉,而辰在星纪。大吕,五之气也,十二月建焉,而辰在玄枵。大簇,寅之气也,正月建焉,而展在诹訾。应钟,亥之气也,十月建焉,展在析木。姑洗,辰之气也,三月建焉,而展在大梁。南吕,西之气也,八月建焉,而展在寿星。蕤宾,午之气也;五月建焉,而展在鹑首。林钟,未之气也,六月建焉,而展在鹑火。夷则,申之气也,七月建焉,而辰在鹑尾。中吕,巴之气也,四月建焉,而展在实沈。无射,戌之气也,九月建焉,而展在大火。夹钟,卯之气也,二月建焉,而展在降娄。展与建交错,贸处如表里然,是其合也。其相生则以阴阳六体为之。黄钟初九也,下生林钟初六,林钟又上生大簇之九二,大簇又下生南吕之六二,南吕又上生始流之九三,始流又下生应钟之六三,应钟又上生蕤宾之九四,蕤宾又下生大吕之六四,大吕又上生夷则之九五,夷则又下生夹钟之六五,夹钟又上生无射之上九,无射又上生中吕之上六。同位者象夫妻,异位者象子母,所谓律取妻,而吕生子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日月星辰的运转,尤其是日的运行和日月交会及北斗所指,十二辰形成并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即有时间和空间的意义,又为含有阴阳不同性质的气。如十一月,辰在星纪,为子气。十二月,辰在玄枵,为丑气。正月,而辰在诹訾,为寅气。二月,辰在降娄,为卯气。三月,辰在大梁,为辰气。四月,辰在实沈,为巳气。五月,辰在鹑首,为午气。六月,辰在鹑火,为未气。七月,辰在鹑尾,为申气。八月,辰在寿星,为酉气。九月,辰在寿星,为戌气。十月,辰在析木,为亥气。十二律分为阳律阴吕,十二辰则也分为阴阳两种性质:子气、寅气、辰气、午气、申气、戌气为阳气,丑气、卯气、巳气、未气、酉气、亥气为阴气。阴阳交错相生,子气下生未气,未气上生寅气,寅气下主酉气,酉气上生辰气,辰气下生亥气,亥气上生午气,午气下生丑气,丑气上生申气,申气下生卯气,卯气上生成气,戌气下生已气。阴阳同位者象夫妻,异位者象母子。由此,阴阳消息则是十二气变化,《九家易》注《系辞》“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时说“乾坤消息,法周天地,而不过于十二辰也”即是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