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英雄末路的悲叹学毕业论文(4)

2014-09-17 01:05
导读:虚无呈现为对自我的把握,它是反抗的起点;反抗是面对昨天世界的态度;孤独则是反抗者的心理特征。鲁迅既“虚无”又“孤独”,这就注定了其生命的

  虚无呈现为对自我的把握,它是反抗的起点;反抗是面对昨天世界的态度;孤独则是反抗者的心理特征。鲁迅既“虚无”又“孤独”,这就注定了其生命的本质精神在于反抗。的确,“为别人”的鲁迅是一个清醒的启蒙者,遵循的是历史主义的启蒙逻辑,理性地对待历史,不懈地唤醒民众,表现在《故事新编》中,就有很多现实的成份蕴含其间,使读者不至于感到太失望;“为自己”时的鲁迅则因袭了太多的传统重负,对历史和人本身有着一种深深的绝望,那就是《故事新编》中的“虚妄感”。但是,在鲁迅的意识世界里,“虚妄”并不等于绝望。他曾这样剖明自己的心迹:“我的作品,太黑暗了,因为我常觉得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注释(25),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上的“实有”,鲁迅就没有在绝望中走向虚无主义,反而在与绝望的抗战中奋起,这也就是鲁迅所说的“以虚无为实有,而又反抗这实有的精悍痛苦的战叫”吧,虽然《故事新编》的深层内涵中不可避免地带有鲁迅对历史、对人生的深切体验后所形成的“虚妄感”,但他确实又超越了这一层面,而不时地走进现实,让历史与现实处在同一时空中,“为他人”的进取意识也就不言而喻了。我们既不能否认鲁迅在体验论上痛感中国的“无历史性”,也不能否认鲁迅在价值观上深信历史进步的必然性,这种看似矛盾的思想恰恰是鲁迅的深刻所在。【】
  ⑴⑵⑷⑺⑾⑿鲁迅《故事新编·序言》。
  ⑶《书信·360201 致曹靖华》。
  ⑸《书信·360229 致杨霁云》。
  ⑹《书信·360201 致黎烈文》。
  ⑻鲁迅《集外集拾遗·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
  ⑼⑽《新批评——一种独特的形式主义文论》第183、184页。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⒀茅盾《玄武门之变·序》。
  ⒁普实克《鲁迅》,《鲁迅年刊》1979年。
  ⒂鲁迅《华盖集·答KS君》。
  ⒃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⒄《书信·360104 致萧军萧红》。
  ⒅鲁迅《两地书·二四》。
  ⒆鲁迅《夜颂》。
  ⒇邱韵铎《每周文学》的《海燕读后记》,转引自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篇·〈出关〉的“关”》。
  注释(21)注释(23)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四)》。
  注释(22)鲁迅《华盖集·这个与那个》。
  注释(24)《书信·341206 致萧军萧红》。
  注释(25)鲁迅《两地书·四》。
上一篇:古典时代的政治权力与文学:区隔的逻辑学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