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地矿论·文明史·国民性 鲁迅与科技史研究之二(7)

2014-09-29 01:13
导读:新的物质元素,又会在思想解放的基础上,取得新的收获("相率覃思,冀获新质。 乃果也驰运涅伏,必获报酬")。鲁迅正是从研究与思想超越的连续性及其



新的物质元素,又会在思想解放的基础上,取得新的收获("相率覃思,冀获新质。 乃果也驰运涅伏,必获报酬")。鲁迅正是从研究与思想超越的连续性及其中,来 理解"镭"这一科学发现的价值意义和文化功能的。他指出:从对X射线的研究开始 而发现了镭射线;又由镭射线的研究,产生了说。于是人类关于物质结构的概念,受 到极大震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他认为这是集中了人类的智慧,"吐故纳新"的结果。

《科学史教篇》更是处处结合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命运、特征等等精神价值方 面,来阐述科学进步的过程及其人文景观。首先,鲁迅认为详细考察"科学历来之绳 迹",必须重视其中人类"勤劬艰苦"的种种"教训";前人"研索天然,不肯止于肤廓" 的科学追求,与近世学者相比也分不出什么优劣("方诸近世,直无优劣可言")。他讲到中 国的"维新"人士,仅仅偏"重有形科学"尤其是应用技术,并且还妄作粉?quot;涂泽" 。鲁迅语重心长地说,假设只被那些最明显的实利所迷惑,模仿其肤浅的技术,就必然会事 与愿违,"反本心而获恶果"。因为这样的民族能够?久存的,?"盖于文明政事二史皆未 之见也"。在《文化偏至论》里,鲁迅还针对"人惟客观之物质世界是趋",结果"物欲来 蔽,社会憔悴,进步以停"等"十九世纪文明一面之通弊",联系"在昔,本尚物质而 疾天才"的文化传统,指出"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 掊物质而张灵明"等等,鲁迅:《文化偏至论》,载《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3页,第57页,第46页。也都是强调人类精神因素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

鲁迅认为科学事业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所决定的。他明确指出那种所谓科学工作应当与 道德力量分开的说法是不对的,假使真的脱离了道德力量单凭知识搞科学,其成就和结果 就"特可悯者耳"。鲁迅认为"科学发见",常常受到"非科学的理想之感动,古今知名之 士,概如是矣"。并且由此才产生了近代的种种实际利益,"所谓十九世纪之物质文明","无不蒙科学之泽"。正是由于科学的发展如"洪波浩然",才促使人们"精神亦以振,国民风气,因而一新"。鲁迅赞美科学家"仅以知真理为惟一之仪?quot;,"因举其身心时力,日探之大法而已","岂在实利哉"?在这里,鲁迅以人文理性来把握对进步的价值判断,与唯科学主义彻底划清了界线,堪称科技研究人文化的典范。无论在世纪初还是在今天读来,都具有以科学文化涵盖真善美领域的导向作用。因为科学通过真理性的知识体系及其认识而体现出"真"。又通过对真的追求及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合目的性",与科学家的道德、意志等因素在实践中相作用而表现出"善"。科学成果的形式及科学活动中动力机制引发人们的情感效应而表现出"美",这又返过来进一步拓展了品德和情感的认知范围和体验程度,并深化品德、情感的价值。因此,科学凝聚着真、善、美,它是真、善、美的统一。作为一种文化,科学具有全面的智育、德育、美育等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它是更新、改造、纯洁并优化人的心灵的精神乳汁。?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从这个角度衡量鲁迅从事科学与科技史研究的努力,可以说也是一种思想革命式的"盗天火,煮己肉"。鲁迅"盗"的是西方科学知识、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天火",发展到五 四时期,又与张扬"赛先生"的氛围融于一体,凝聚成一面"镜子",清楚地凸现出 国民性格的种种病态,并给予科学的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从而为炎黄子孙迈向化时代 所必需的科学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开辟了广阔前途。这是他早期思想中的重要成果之一。鲁迅反对那?quot;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革革革革……"式的思想模式,而把科学文化纳入到中国社会改造的历史建构中去,肩负起拯救民族危亡的时代重任,并为之奋斗终生。就这个意义来说,对于鲁迅的科学知识结构与早期科技史研究以及著述的估价,还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尤其是鲁迅一直坚持从人而不是从物出发,来科学,研究科学,宣传科学。鲁迅在这方面的宝贵精神遗产,更有待于我们深入地发掘,以认识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上一篇:早产的实验.后现代批评学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