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贬官制度与不平之鸣——试论开明专制下的(6)
2014-10-06 01:08
导读:柳宗元在任永州司马时,曾一度心灰意冷地对友人说:“凡人之黜弃,皆望望思得效用,而宗元独以无有是念。自以罪大不可解,才质无所入,苟焉以叙忧
柳宗元在任永州司马时,曾一度心灰意冷地对友人说:“凡人之黜弃,皆望望思得效用,而宗元独以无有是念。自以罪大不可解,才质无所入,苟焉以叙忧慄为幸,敢有他志?”[7](第489页)然而观其在永州期间创作的诸多寓言小品,如《骂尸虫文》痛斥“淫谀谄诬”的小人如尸虫般可恨,《斩曲几文》中大声疾呼“谄谀宜惕,正直宜宣”等,讽刺犀利,感情充沛。可见其压抑下的斗志。在柳州任上,柳宗元也没有因为被移至穷僻之地而彻底绝望,而是在当地继续推行改革。《旧唐书》本传载其到任后即革除典卖男女的弊俗,受到乡人的欢迎,又与百姓一起整治环境、移风易俗,做了不少工作。柳宗元于四十七岁卒于柳州后,当地百姓为之立祠纪念。
与柳宗元堪为对照的是白居易,在其后期人生态度一转为随缘任运、出入佛老。前引《读谢灵运诗》作于他在江州任上。他在贬谪忠州时,也曾有诗云:
谏诤知无补,迁移分所当。不堪匡圣主,只合事空王。……闲吟四句偈,静对一炉香。身同老丘井,心空是道场。(《郡斋暇忆庐山草堂多叙风贬官以来出处之意》 )
后期又有《不如来饮酒七首》诗云:
莫入红尘老,令人心力劳。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又如《自觉二首》其二云:
誓以智慧水,永洗烦恼尘。
与白氏前期慷慨谏词,不避祸害的诗作相比,真令人生恍若隔世之感。至于元稹后期交结宦官以为援引,则更是附和世俗、随波逐流的典型例证了。
唐代初期的贬官制度,尚有着维护皇权、遏制腐败、整肃吏治的综合功能,笼罩着一层开明的光环。中后期则逐渐蜕化,成为了专制势力打击正直、迫害异己的手段。尚永亮教授曾经指出:“由于在封建中,任何上的宽松都是有限度的,在所谓的开明背后,时时闪动着千余年来一以贯之的严酷的专制巨影。”[12](第 页)这于是便造成了多重的伤害。首先,它直接地伤害了被贬官员自身及其家庭,给他们的身体与心理造成深重的不幸。其次,它严重地损坏了唐代的政体。君主专断、宠臣弄权导致的失误使得士大夫普遍丧失希望,其负面效应更造成广泛的吏治腐败,并最终酿成唐王朝的崩溃。最后,它所堆积的冤错案例成为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其中深蕴的悲怆、凄凉的气质,积淀为民族的悲剧性的文化心理,从而对于民族精神产生了深远的。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注】
[1] 魏征等。贞观政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 刘昫等。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
[3] 欧阳修等。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
[4] 司马光等。资治通鉴。北京:中华书局,1956。
[5] 王溥。唐会要。北京:中华书局,1955。
[6] 曹寅等编。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
[7] 柳宗元。柳河东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8] 刘禹锡。刘禹锡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9] 计有功。唐诗纪事校笺。王仲镛校笺。成都:巴蜀书社,1989。
[10] 吕思勉。隋唐五代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11] 岑仲勉。隋唐史。北京:中华书局,1982。
[12] 尚永亮。元和五大诗人与贬谪文学考论。:台湾文律出版社,1993。
(作者系
武汉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生)
作者:李中华 唐磊 [2001-7-5 20:2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