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美学境界

2015-02-12 01:18
导读:文学论文论文,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美学境界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毕业 语文教学的美学境界[作者]  刘惠民
毕业

语文教学的美学境界
[作者]  刘惠民毕业网
[内容]

    语文教学实在是1门艺术。听优秀语文教师讲课,你会感到是1种艺术享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美,那么语文教学怎样才算是美的境界呢?怎样才能达到美的境界呢?这就是本文所要漫谈的话题。
            1、从1句名言谈起
    孔子在谈到他求学的历程和体会时说过1段有名的话:“吾10有5而志于学,310而立,410而不惑,510而知天命,610而耳顺,710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好1个“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攀上学问峰巅、进入最高境界的夫子自道,洋溢着学者的喜悦和自信。“从心所欲”是说思之所至,从容应付,无拘无束,出神入化,进入自由王国;“不逾矩”是说不超出准绳,不违背规矩,自由中隐含着必然。美学家说,美是自由的形式,而自由又不是任性。“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自由而不任性,那也就是美。我于是想到了我们的语文教学。“从心所欲不逾矩”借用来描述我们的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假如我们教学的过程既能“从心所欲”,又能“不逾矩”,不就是我们孜孜以求的语文教学的境界吗?
    其实,孔子本人的教学就达到了这种自由而又不任性的境界。《论语·侍坐》章可以看作是孔子1堂课的课堂实录。“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首先发问,子路冒冒失失,“率尔而对”,“夫子哂之”,笑而不语,曾皙正在弹琴,“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欲说还止,孔子鼓励说,没关系,各人说各人的志向吧。曾皙于是畅谈了自己的怀抱:“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56人,童子67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听了非常高兴,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我赞成曾皙的说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是自由的,“从心所欲”,但又“不逾矩”,统1在“各言其志”上,气氛是民主的,既用谈话法,又采讨论式,我们仿佛听到了孔子杏坛讲学的弦歌之声。这就是教学境界的美。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2、语文教学的艺术特质
    语文教学与别的学科(例如数理化)是很不相同的,有它自身的特点。从教学内容看,宇宙人生,包罗万象,诗文词赋,万紫千红。且不说文学是社会的“1面镜子”,生活的百科全书,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乃至神话世界,我们的教材都有反映,也不说文学作品4大类,1般文章3大块,古今中外,各各不同;单说1次联合国“外空探索”作文比赛吧,学生面对《空间活动将如何改变我国和世界》这样的题目,该要运用多少知识,展开多少幻想,不了解科技发展,没有生花妙笔,是断然不成的。
    从教学形式看,听说读写,全面训练,课堂内外,不拘1格。且不说词语的理解,句意的把握,语言的鉴赏,阅读的比较,伴随着多少质疑和解疑,提问和答问;也不说从认读1个字词到理解1篇文章,要经过课前预习,课堂讲读,课后练习,课外阅读等多少过程;单说“写”的训练吧,或写人,或记事,或状物,或描景,或议论,或抒情,或片断,或全篇,或应用,或美文,或应时,或应考,单1的教学模式也是不能奏效的。
    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是如此丰富多彩,我们教学工作者应当放开手脚,自由驰骋。魏书生讲课,即兴旁及:海湾战争、星球大战、中华气功、街头1瞥、心灵独白、艺廊漫步等等,我以为正是针对语文教材内容本身的丰富性这1特点而因势利导,加以强化的,既是“从心所欲”,信手拈来,随口道出,又“不逾矩”。使学生多了解1点哲学常识,社会常识,自然常识,多掌握1点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并由此养成1种多观察、多体验、多读书、多摄取的习惯,有什么不好呢?只要是“不逾矩”,“从心所欲”只会使教学内容更充实丰富。我们听著名特级教师讲课,我们翻阅优秀教师讲课实录,往往感到是1人1面,1课1法,绝不雷同。即使是教同1篇课文,教学处理也各不相同,或小有差异,或大相径庭,完全抛弃了1成不变的老套套,更不唱千部1腔的催眠曲。只要是“不逾矩”,“从心所欲”只会使教学形式更多姿多彩。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语文教学内容和形式的这些特点,宣告了单1的、僵硬的、模式化的教学应当摈弃。语文教学必定是丰富多彩而又生动活泼,展示在语文教师面前的应当是1片海阔天空。这就是语文教学的艺术特质,这就是语文教学不同于别的学科的地方。正是从这1点出发,我们才认为“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才承认“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语文教师的美学追求。
            3、各领风骚——名家教学点滴谈
    当代语文教学名家蜂起,各领风骚,但他们追求的教学境界是大体相同的,我以为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于漪的教学,可以说是把很传统的教学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她对每1篇课文的精心的设计,对每1个教学环节的精心的处理,乃至对1句话或1个词的剖析和鉴赏,细针密线,剥茧抽丝,她的教学语言,像清风徐徐,吹拂课堂,像清泉涓涓,流进学生的心坎。按传统的说法,于漪的教学当然是“不逾矩”的,但又是“从心所欲”的,每1篇课文的教学设计都有她独到的地方,即使是教同1篇课文,时代不同,对象不同,她也是常教常新,年年岁岁“文”相似,岁岁年年“教”不同。
    有着“南钱北魏”美誉的钱梦龙和魏书生,教学个性不同,教学风格各异,他们在语文教学改革方面都踩出了新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我以为,他们的教学都是“从心所欲”而又是“不逾矩”的。钱梦龙围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个“矩”而进行的种种探索和改革,特别是对“训练为主线”的孜孜求索,真正达到了“从心所欲”的境界。他对训练内容的筛取,训练方式的选择,训练效果的检测,做了那么多探索,有些别具匠心的设计,简直是匪夷所思。他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在教师主导之下,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魏书生在教学民主化和科学化这个“矩”的规范之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在语文课堂上,有时滔滔宏论,波翻浪卷,妙语联珠,如同钱塘江涨潮;有时又不着1词,不置1语,任凭学生自由研讨或埋头笔记(以笔记之),仿佛平湖秋月般宁静。他有时好像偏离了“循序渐进”的原则,1开始就让学生栽“知识树”,通读全册课文,他有时又好像有些“随意性”,即兴朗读,即兴练习,即兴作文,即兴演讲,兴之所至,教之所随。其实,这正是他的教学炉火纯青,出神入化,能“从心所欲”的表现,“从心所欲”而又“不逾矩”,1切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我们还不妨把探讨的目光放远1些,看看本世纪初,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这些国学大师当年讲学的风采。梁启超的感情澎湃,深入浅出,文采风流;王国维的学贯中西,中外比较,熔文史哲于1炉;陈寅恪的严谨精微,出语有据,不作空论,都是有口皆碑的。大师们“从心所欲”,各擅其扬的教学艺术,实在令人神往。胡适和鲁迅,1个放纵,1个谨严,1个旁征博引,滔滔不绝,有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1个要言不烦,点到为止,“少少许胜多多许”,但都赢得学生的喜爱,往往是济济1堂,甚至过道和窗户上都挤满了听众。当然,这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语文教学,但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得到1些启示呢?
            4、驰骋与控制
    苏轼说他的文章“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这说的是做文章驰骋与控制的问题。“从心所欲”就是驰骋,“不逾矩”就是控制。没有驰骋,课堂教学就会千篇1律,死气沉沉,师生规行矩步,创造力受到压抑;没有控制,课堂教学就像断了线的风筝,随流飘荡,任意东西。驰骋与控制的完美结合,“从心所欲”而又“不逾矩”,就是最高的美的境界。
    人们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又说,大体则有,定体则无。“大体则有”,我们教学驰骋中必须有所控制,要不伤“大体”;“定体则无”,我们的教学又不能控制得过死,应当允许在“大体”容许的情况下纵横驰骋。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举例。这就是说我们尽可以不必为教材所束缚,充分发挥教者的能动性、创造性,自由驰骋;但教材毕竟是例子,我们也要充分利用这些示例,组织教学,做到有所控制。
    传统的教法,我以为是控制过死,驰骋不够,强调了“不逾矩”,忽视了“从心所欲”——创造性。讲词语,重在解释词义,忽视了语境中词语的理解;讲句子,重在语法分析,忽视了语段中句意的把握;讲阅读,重在学此段说此段,忽视了由此及彼的阅读比较,总的是统的过死,没有能放开搞活。课堂教学则从分段分层到归纳中心,千文1面,不善于区分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教师则如同鲁迅小说《社戏》中那个戏台上的老旦,咿咿哑哑,1个腔调,唱个没完没了。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美学家们早就说过,美是1种和谐。“从心所欲”与“不逾矩”的统1,驰骋与控制的统1,规范化与创造性的统1,就是和谐,也就是美。
    不少语文专家提出,激兴、染情、增知、益智,是对语文教学统1的要求。“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兴趣是语文教学的前提,真正做到“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逾浓,课已毕兴犹浓”,教学就可以“从心所欲”,事半功倍。“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10分突出,如何披文入情,以情动人,增强感染力,使学生顿感“无边光景1时新”,从而产生1种愉悦,1种共鸣,是教学过程能“从心所欲”的1个重要条件。增知和益智,是1种辨证的统1,从认识、理解到积累、应用,既是增知的过程,也是益智的过程。激兴、染情、增知、益智,这就是1种和谐,这就是1种美;这种和谐中有驰骋,又有控制,既是“从心所欲”,又是“不逾矩”,是1种有机的统1。
            5、关键在于创造
    美的本质在于创造。如果说“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语文教学的1种美的境界,那么它就应当是1种创造性和规范化的统1,说到底就是对创造的追求,就是1种创新。语文教学是1门艺术,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美,美的本质又在于创造,那么本文关于“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议论归结到1点,就是语文教学要立足创造,教也创新,学也创新,“删繁就简3秋树,领异标新2月花”,如是而已。
    在教改实验中,我们语文教师创造了许多教学新形式,总结了许多教改新经验。有的教师在教学《死海不死》1课时,先做了1个“盐水浮鸡蛋”的实验,学生表现出盎然的兴致,课堂教学1开始就进入了1种佳境。有的教师在教学《听潮》1课时,自己选录1些片断乐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丝语”,配合课文的朗读、鉴赏,伴随小读者去领略大海那伟大的乐章。笔者教学《社戏》,指导学生给课文配风俗画,或曰河边钓虾,或曰田头放牛,或曰月夜行船,或曰水上看戏,或曰岸边摘豆;给课文配人物画,或画阿发、双喜、或画迅哥儿、或画61公公,学生们都感到有兴味,有收获。近些年来蓬勃开展的编语文课本剧、演语文课本剧的活动,更是激兴、染情、增知、益智的综合,既活跃了语文教学的过程,又强化了语文教学的效果。这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美的创造。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就从课文讲读教学来说,教材提供给我们的天地是无限广阔的。像教学鲁迅的小说《故乡》,有多种角度可供我们选择:从情节入手,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层次,纵向分析小说的结构;从人物入手,逐个地看作者对闰土、杨2嫂、“我”等的描写,横向分析小说的人物;还可以从关键的句段入手,选点挖掘小说深刻的思想含义。笔者选取的角度则是从形象对照入手,在形象对照中分析人物,在形象对照中揭示主题,在形象对照中把握艺术特点。我以为这也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也就是美的创造。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语文教学要真正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是很不容易的。教学内容的孰重孰轻,教学节奏的孰疾孰徐,教学时间的或0或整,教学手段的或用或弃,教学氛围的动静结合,教学力度的刚柔相济,高潮处的浓墨重彩,响鼓重锤,“密不透风”,1般时的白描勾勒,曼舞轻歌,乃至“疏能走马”,都凝聚着教者的智慧和辛劳。这就对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首先是要有广博的学识、深湛的教学基本功,像魏书生、钱梦龙那样,教学的108般武艺件件拿得起,放得下。其次,是要精研大纲,深钻教材,透彻的了解学生实际,这样才能“不逾矩”,才能“从心所欲”。教学的美的境界是教与学双方共同营造的,是教与学的和谐与共鸣,充分调动教与学的两个积极性,是创造美的教学境界的重要条件之1。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引用先哲的1句名言对语文教学境界所作的1种理性慨括,1种哲学式的表述,不应当理解为随心所欲,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如果1定要那样理解,那实在是有辱圣贤,孔老夫子也不会认同的。

    上一篇:向林黛玉学习语文教学方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