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文学作品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培养

2015-02-12 01:18
导读:文学论文论文,文学作品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培养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毕业  
毕业

 

文学作品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培养

 

  郑玉平

 

文学是对世界的1种创造发现。文学在描写生活时,不是刻板的模仿或精确的复制:文学在构筑自身的存在时,不是对先例的依靠和重复;文学在对待作者和读者时,不是叫他们1方听命于另1方。文学要求独创,要求1种“从我开始”的首创性。要求每个人按照自己的天性去安排“第2自然”的无畏气概。因此,理所当然文学作品教学要把课文的“读者”—学生,放到语文教育的最重要环节上,作为语文教育的主体来看待;成为培养创造思维的最好形式,展现创造才华的美好天地。

这几年的高考阅读文题在发展思维个性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这无疑给我们的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导向,注入了新鲜的活泼的气息。阅读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为己任,要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哈姆雷特”。说“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

为此,笔者认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要与时代发展同步,要采取多种形式诱导,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作品意义的建构中,把主观认识注入到文本中。让阅读走出平庸,创造个性。

1、创造思想的诱导

创造是人们通过思维活动和体力活动产生出新颖、独特并具有1定意义的产品活动。它是以解决科学或艺术研究中所提出的疑难问题为前提,用独特新颖的思维方法,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新观点、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等的心理过程。它可分成两大层次:其1是指特殊才能的创造性思维。其2是指自我实现性的创造性思维,指个体在发展意义上,自我潜在的智能有意义的创造性开发。其表现特征是:多样化的、多角度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多结构的思想。可长期的“公式化”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满足于已有结论、不相信唯1准确的解释、不迷信权威的仲裁、不屈服于任何存在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主张。用鲁迅先生所倡导的“放出眼光”来接受多元文化。因为人是否有个性,文章是否有个性,总是以接受文化的多少为前提。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打破封闭的文化“铁屋子”,让学生呼吸多种新鲜的空气,拓展文化大视野,使学生的个性具有较强的鲜活性和包容性。

2、教学过程的诱导

  文学阅读教学要培养和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学过程必须要有积极而科学的训练和诱导,才会有明显的效果。

(1)在诱发兴趣中培养思维的敏锐性

  思维的敏锐性是指在思维正确的前提下的迅速程度。它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观察中,或在1般不为他人所重视的现象中,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研究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并能敏锐地意识到问题的性质、意义以及解决这1问题的要害或着重点,获得新的发现和发明。这是创造性思维所具有的特征之1。

     小说艺术的1个重要特征,就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来描绘他所处的时代,寄寓他所领悟的生活哲理;而读者也往往通过人物形象来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本质。教学鲁迅的小说《祝福》时,学生预习课文后,不难理解小说的主要人物就是祥林嫂。在分析这1典型的艺术形象之前,可以先提问学生:小说为什么不以“祥林嫂”为题而以“祝福”为题?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活跃起来。通过标题含义的讨论分析,学生就能明确,小说中关于鲁镇祝福景象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祥林嫂悲剧发生的世态风情,而且,小说起于祝福,止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祥林嫂在祝福中寂然死去,题为“祝福”,就是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另外,祝福是1种习俗,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这祝福而被逼上绝路的。小说取名“祝福”,通过标题形成强烈对比,还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辛辣讽刺。这讨论,让同学了解了小说标题的深刻含义,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闸门,在兴趣盎然中1下子就打开了。

     凡是创造力高的人,必然对客观世界具有高度的敏感,心理经常处于高度积极的觉醒状态,经常发现和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新问题,并着手去解决问题。因此,洞察的敏锐性是创造思维得以形成的重要心理特征。教学高尔基的《母亲》时,小说节选部分开头展示的车站,自然环境是寒冷干燥,社会环境是混乱肮脏,贫富悬殊,1般认为这是当时俄国社会的1个缩影,既揭示了母亲活动的社会背景,又为母亲的心理活动提供了依据。有位同学在周记中,以《<母亲>环境谈》为题,阐述了自己对这篇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理解。他认为,肮脏混乱的车站,到处是新鲜空气,寒冷干燥将穷人们驱赶到候车室,在里面觉得温暖些,因为他们最恐惧的是寒冷。但是,这里并非与世隔绝,这里还有1扇门,1扇每开关1次都能引起震动的门。所以,外面的人有机会打开这扇门,去唤醒里面的人;里面的人也有机会走出去,成为外面的人。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团结革命的力量,将使他们战胜严寒,最终外面将不再寒冷。母亲便是1个这样的典型,她最终成了外面的人,并且唤醒、唤出了里面1部分的人。

  (2)在质疑研讨中发展思维的独创性

  创造,需要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有所前进与突破。思维的独创性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地思考问题,做到既尊重他人的成果或意见,吸收或借鉴他人成果或意见中合理的成分,又始终保持整个思维过程的自主性,独立地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

  在思维的独创性培育中,教师应启迪学生开拓思路,在质疑研讨中碰撞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药》的主题思想,课本与教参都说揭示了辛亥革命时期革命者和群众的关系,批判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严重脱离群众的错误。教学这篇小说时,我鼓励学生要“敢于怀疑,敢于向书本和权威挑战”。于是,通过对小说情节、人物、环境的阅读分析,同学们对此展开研讨,不同意上述提示。他们认为,从课本实际看,《药》的主题思想应该是表现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揭露封建统治阶级镇压人民和愚弄人民的罪行,从而说明了改造国民、唤醒民众的重要。综合课堂讨论,同学们的理由有3点:①如果主题是批判旧民主革命脱离群众,必定要把夏瑜作为明线中的主要人物,通过夏瑜这个人物正面描写他如何脱离群众。小说中却找不到表现这1主题的语言文字,反而写夏瑜在狱中向牢头宣传革命道理。而小说暗线所及,也无1处是直接表

[1]   

    上一篇:语文应该如何教无定法,还是应该教有定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