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千百年来,预习已被实践证明是1种好的学习习惯。它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冒号):“在精读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由此可见,预习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有效生成,张扬学生个性,有利于每1个学生的发展,是整个阅读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1条鲜明的教学理论(冒号):以学定教。这1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每1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然而,在教学现状中,许多教师只把“预习”当作“过桥”,流于形式,其要求大同小异或千篇1律。久而久之,学生觉得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乏味单调,兴趣消减,往往应付了之。1些学生预习时只知道勤于查抄参考书,那些字词解释、句子含义、中心内容等等1概信手拈来,毫不费劲,如此学习自然违背了预习初衷,预习收效甚微,鉴于此,有部分教师提出了淡化预习环节。但要激起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果,掌握好教师所教的知识,就必须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那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把好阅读教学的第1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因此,我做了些探索并试着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出有关这方面的尝试。
1、煽风点火,让学生动力十足
教师要善于用激情与智慧去煽风点火,有必要时更可火上浇油,以此调动学生内在的所有好奇心与积极性参与到预习中,让学生信心十足,动力强劲。
首先,在布置预习作业之时,教师切忌用命令的口吻,生硬的语气强加给学生,将单调乏味的语言化为激励的话语,对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促使他们自觉地有意识地去学习,将大有帮助。在课文《凡卡》的朗读预习布置时,我充满感情地问大家(冒号):“同学们还记得小珊迪吗?诚实善良却又可怜的小珊迪曾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每1个人的心,今天我们再去认识1个比珊迪更可怜的俄国小朋友凡卡,相信他的不幸遭遇同样能触动你的心灵深处。曾经,有1位六年级同学在读这篇课文时,读着读着竟然哽咽了,引得全班同学的眼圈都红了,老师不知道咱班上有没有这样感情丰富的朗读大王?”我稍顿了顿,提高了声音说,“今天放学后就请大家试着去读1读,感受感受,明天来校后,请把你最拿手的1段读给大家欣赏,咱们比1比,到底班上谁能荣膺朗读大王的称号,好吗?”
其次,教师应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诸如学习程度,兴趣爱好等等。为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预习心境,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增加弹性,绝不过多地给学生定框子,或将要求定得过细,让学生摆脱不必要的束缚,自由地去探索。如(冒号):读1读你最喜欢的段落或章节,课文中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把它摘录下来,想1想,这些词语可不可以换成其他词语?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上述第1预习题没有限定必须读几节课文,读几遍,怎么读?给予了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选择词句优美的课文,或选择感情深沉的片段,或选择幽默风趣的章节。他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来进行选择,如果能力强的可多选几节,能力相对弱的可适当少选,水平高的同学在回答问题时可全面深刻些,水平欠佳的同学也能答出1点2点来,绝不至无话可说。再如第3个预习题,学生同样有选择人物的自由,在回答问题时也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依据等的选择自由。总之,在这样不同的预习题面前学生的心境将是无拘无束,轻松而快乐的,在这样的预习题面前,每1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从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2、授之以渔,让学生各显神通。
针对不同的课文,巧设预习题目,采取不同的预习形式,便可让学生感到耳目1新,进而各显神通。
1、比1比,这是预习的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突出特点,分清优劣。比较法的运用,在单元学习中更为有效。要求在预习中把所阅读的这篇课文同本单元几篇课文或不同单元的其他课文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内容(题材、人称、主题)、形式(文体结构、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的异同点,从而正确掌握预习课文的特点,整个理解单元课文。这样,便可培养学生鉴别欣赏不同文章的能力。如预习4年级上册第4组丰子恺的《白鹅》这篇课文时,把它与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进行比较,具体感受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在老舍先生笔下,那只既古怪又可爱的猫跃然纸上,再认真读1读《母鸡》这篇课文,看看他写的母鸡又是怎样的,比较同1个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通过比较,本组的课文的特点也就1目了然了。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3、记1记,这是预习时的摘录和笔记。徐特立说(冒号):“不动笔墨不读书。”有些文章,或语句优美或重点句集中突出,哲理性强的成语典故、警句,所理解的重要内容,尚未明白的地方,以及通过查阅资料、参加讨论所解决问题的答案以至心得体会等,都可摘录、笔记下来,为进1步研讨、听课、和积累资料作好准备。预习这样的文章,可以试着让学生进行摘抄并赏析,再辅之以美读。既让学生在预习中,选择自己认为生动优美的或自己认为重要关键的句子,将其摘录下来,并对其中的妙处关键处加以点评赏析,最后以美读终结。这样是否为理解课文打下了很好的埋伏呢?如《鸟的天堂》中“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1片绿叶上都有新的生命在颤动。”从绿色中感受到有1种生命力在涌动,赞美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
4、联1联,这是新旧知识联系的预习法。要求预习新课文时要与学过的旧课文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联系旧知,学习新知,使知识系统化。这样,能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综合力。如预习《去年的树》这篇课文便可联系《巨人的花园》等有关课文,因为这几篇课文都是童话故事,在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 从而进1步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尽情体验童话所带来的快乐。
5、查1查,这是预习的必要环节,要求预习时借用工具书(字典、词典、资料书),翻查弄明生字新词的音、形、义,难句,疑惑问题以及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的问题。如预习课文《爬山虎的脚》时,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了叶圣陶的有关资料,并对其有了很大的了解,还阅读了其童话作品《稻草人》。预习《长城》时,搜集了很多与我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资料。在预习《雅鲁藏布大峡谷》这篇课文时,就会发现“咫尺”、“堪称”、“凌空”、“世界屋脊”等很多字词必须翻查字典词典才能弄清其音义。若等待老师讲,那就被动了。
预习和阅读1样,方法是灵活多种,互相结合的,往往是几种方法同步运用,不应绝对分开。并且预习1篇课文也不可能很具体、很细致样样都弄通的,只要按学习重点要求,解决主要问题就行了。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冒号):“学生在预习的阶段,初意本来不要求弄得完全头头是道,最要紧的还是让他们自己动天君。”若花的时间太多,课文理解得很清楚,不用听课了,这就会以“预”代“讲”,失去了“预”意义。预习抓好了,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上课时就会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大胆发言,敢于争论,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活跃有趣、主动扎实、效果良好。 中国大学排名
人的智能发展,见效于自己的实践活动。预习,是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独立地、尝试性地去学习新课文,进行听说读写的自我实践。这样,学生不断地复习巩固运用学到的知识,并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不断扩充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逐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预习是为培养自学能力服务的,但不完全等于自学能力。契诃夫说(冒号):“方法是才能的1半。”如果学生善于运用预习方法,养成预习习惯,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为“我要预习”,认真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与思维品质是大有益处。
2、读1读,课内外有机结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值得探究的信息点,引导学生预习时,要善于发现,通过多种途径,查阅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解、处理、整合,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如预习《赤壁之战》布置阅读《3国演义》,预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布置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预习《时光老人的礼物》时布置阅读有关珍惜时间的格言与文章。那么久而久之,在课堂上,就会惊喜的发现张同学说起虎鲸的生活习性滔滔不绝,李同学由《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谈到了伽利略,认识了哥白尼,班级集体则由《赤壁之战》掀起了读3国评3国的热潮……从预习作业中走出去,语文的世界将更精彩,阅读的天地将更广阔。
3、记1记,这是预习时的摘录和笔记。徐特立说(冒号):“不动笔墨不读书。”有些文章,或语句优美或重点句集中突出,哲理性强的成语典故、警句,所理解的重要内容,尚未明白的地方,以及通过查阅资料、参加讨论所解决问题的答案以至心得体会等,都可摘录、笔记下来,为进1步研讨、听课、和积累资料作好准备。预习这样的文章,可以试着让学生进行摘抄并赏析,再辅之以美读。既让学生在预习中,选择自己认为生动优美的或自己认为重要关键的句子,将其摘录下来,并对其中的妙处关键处加以点评赏析,最后以美读终结。这样是否为理解课文打下了很好的埋伏呢?如《鸟的天堂》中“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1片绿叶上都有新的生命在颤动。”从绿色中感受到有1种生命力在涌动,赞美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
4、联1联,这是新旧知识联系的预习法。要求预习新课文时要与学过的旧课文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联系旧知,学习新知,使知识系统化。这样,能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综合力。如预习《去年的树》这篇课文便可联系《巨人的花园》等有关课文,因为这几篇课文都是童话故事,在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 从而进1步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尽情体验童话所带来的快乐。
5、查1查,这是预习的必要环节,要求预习时借用工具书(字典、词典、资料书),翻查弄明生字新词的音、形、义,难句,疑惑问题以及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的问题。如预习课文《爬山虎的脚》时,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了叶圣陶的有关资料,并对其有了很大的了解,还阅读了其童话作品《稻草人》。预习《长城》时,搜集了很多与我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资料。在预习《雅鲁藏布大峡谷》这篇课文时,就会发现“咫尺”、“堪称”、“凌空”、“世界屋脊”等很多字词必须翻查字典词典才能弄清其音义。若等待老师讲,那就被动了。
预习和阅读1样,方法是灵活多种,互相结合的,往往是几种方法同步运用,不应绝对分开。并且预习1篇课文也不可能很具体、很细致样样都弄通的,只要按学习重点要求,解决主要问题就行了。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冒号):“学生在预习的阶段,初意本来不要求弄得完全头头是道,最要紧的还是让他们自己动天君。”若花的时间太多,课文理解得很清楚,不用听课了,这就会以“预”代“讲”,失去了“预”意义。预习抓好了,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上课时就会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大胆发言,敢于争论,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活跃有趣、主动扎实、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