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教学中总能看到这么一部分的幼儿,他(2)
2013-05-08 01:10
导读:4、耐心等待尊重差异。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个性。这就需要老师悉知弱势幼儿的所思所想,体会他们的内
4、耐心等待尊重差异。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个性。这就需要老师悉知弱势幼儿的所思所想,体会他们的内心感受.在教学中要依据采取耐心等待的方式,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乐乐彩色屋”,刘欣、爱爱等五位宝宝一起进行树叶拓印活动。
当其余四位宝宝都选择了一片自己喜欢的树叶,爱爱一边张望一边地选定了一片心形的树叶拿在手里不动,看着身边的刘欣拿小刷子蘸颜料。过了一会当看着刘欣刷完了一片树叶后爱爱开始动手了。
老师一直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关注而不介入,这是源于教师对她的了解,明白她最终是能够借助同伴的力量来完成任务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为本,观察先行。”在观察中.老师就是要全身心地投入幼儿的世界中,从中了解每个幼儿的学习背景与个性心理特点。尊重幼儿的差异耐心等待因人施教。
三、教师与能力弱势幼儿的互动策略
1、创设情景引发互动。在色彩活动中导人常用的形式就是让幼儿观察、示范,一些能力弱的幼儿就缺少热情。而创设情景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投入到活动之中。在《彩色的树林》一开始老师就出示大大的印染“蝴蝶”,小朋友的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我看到佳佳一直盯着蝴蝶,“蝴蝶飞呀飞,它飞到了一片彩色的树林里……”并追随着蝴蝶飞到这飞到那,幼儿也追随着老师投入了互动之中。
佳佳是个性格内向而能力弱的幼儿,在以往的色彩活动中经常会游离在活动之外,但在今天的活动中被蝴蝶刨没的情景吸引住了。在以往的活动中,我们常重操作表现、轻活动组织。所以能力弱的幼儿会在老师讲解时没有了专注力容易走神。如何来激发幼儿参与互动?在活动中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情景。师幼的互动马上就得以改善,幼儿就会追随老师投入其中。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运用游戏激发互动。在色彩活动的结束部分发生互动的也是几个幼儿,能力弱的幼儿会轮为倾听、被动的局面。针对这样的情形改变这一环节,采用“游戏”的形式,激发能力弱的幼儿主动投入和参与。在活动《设计名片》的结束时.老师运用了“找朋友”的游戏,随着音乐可以自由地寻找朋友,音乐停就向对方来介绍自己的作品。小杰在音乐响后没找到朋友,老师就主动找到他。音乐停时先向他介绍名片,然后引导鼓励他。等音乐再次响起,小杰就不断的与伙伴交流互动。
这是个能力很差的幼儿,游戏的形式促使他能愉快的参与其中,并通过老师的引导帮助他克服困难提高互动的质量。这种游戏的方法在介绍作品中不仅可减少在大家面前的压力,而且可以改变单一互动的形式改变互动频率。
3、语言提示指引互动。由于幼儿能力的差异导致在活动中能力弱的幼儿会畏缩和难以主动跨越。所以教师要时刻关注这些能力弱的幼儿,运用自身的体态、语言来带动幼儿投入互动,甚至是主动和老师进行互动。在《手印画》中.小成连续印了一个方向的手印,可是老师对他说:“小鸟飞的方向不一样的!”他将手掌变换了一个方向,印出了朝其他方向飞的小鸟。当小手印渐渐的密集起来,老师又提醒道:“找空的地方让五彩鸟住得舒服!”孩子领会了老师的意思,寻找空白的地方继续印画!
在老师介绍中了解到这幼儿的能力较弱,当发现幼儿画的鸟都是一个方向的,一句温柔地提醒让幼儿立即明白只要转动一下手便能改变鸟的方向;当幼儿忽视画面的布局时,老师的儿童化语言,立即引起幼儿的共鸣;当画纸画满幼儿仍兴致高涨时,老师立即满足了幼儿的需要,让幼儿们画到教师的范例上。整个教学活动,老师都能敏锐地观察了解幼儿的需要,然后用儿童化的具有指引性的语言对幼儿进行指导,从而为幼儿营造了一种宽松、活跃的活动氛围,使能力弱的幼儿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